崔大維 遼寧歌劇院 110031
現代定音鼓的手法運用
崔大維 遼寧歌劇院 110031
定音鼓是樂隊中最重要的打擊樂器,從巴赫時期就有使用,在古典樂派中,定音鼓只使用兩個鼓(如貝多芬的作品)根據樂曲的調性定為主音與屬音,節奏也比較簡單,而現代樂中定音鼓則使用四至五個鼓,根據調性則為主音、屬音、下屬音、甚至于超出調性。
定音鼓經過了幾代的發展,已經從古老的靠手擰螺絲來調節音高,經過以手把轉軸與腳踏杠桿同時控制音高發展到現在采用踏板式定音,這種踏板式定音,使用方便、變音快,給眾多的現代作曲家,更多的展示空間。
現代音樂,節奏更加趨向于繁雜,演奏者利用各種打法,把定音鼓的潛能發揮至極限,利用踏板的方便,不再局限于主音、屬音、下屬音,而是像樂隊中低音大提琴一樣,演奏者可以打出多種調式的音階來。
在演奏現代作品中,定音鼓演奏者,不再采用古典樂隊中的站立式演奏,而是坐在高椅子上,把兩雙腳踩在踏板上,隨時變音,即取得了低音提琴的低音作用又發揮了定音鼓獨特的作用,如F調的音階,在定音鼓中,就可以完整地演奏出兩個八度的全音階及半音音階,我們不難想出定音鼓可以打多少音階來,即一個兩個八度的F大調及f小調和十一個大調及關系小調的一個八度音階、半音音階和琶音。
再有,同樣可以打出音程,三度音程音階四度、五度音程音階及和弦音階。
定音鼓中的踏板的連續上升踩及下降也使定音鼓產生了獨特的音響,一種獨特音響的上滑音及下滑音,這在現代打擊樂中被廣泛的采用,以至于出現了連續的上滑音和下滑音(運用不同鼓的踏板產生)如定音鼓奏曲《ROGO》中就采用了連續的上滑及下滑。
現代作品的發展給定音鼓的節奏、節拍的運用帶來了全新的概念,由古典的左右手交替打法演奏到運用各種復雜的打法,如平行法、交替法、跳躍法,同時演奏者為了突出在舞臺上的表演效果更是采用了復雜的飛躍法。
下面就幾種手法舉例說明:
平行法,其含義在于手不許交替打右邊或左邊的鼓,RRRR L L LLLL R R如果按古典打法,則為RLRL R L RLRL R L而在這里則采用RLRR L R LRLL R L這樣的手法,這樣手法的好處在于由于低音鼓在左邊,右手打低音鼓造成節奏的不穩,運用這種平行手法,避免節奏的不穩。
R RR L R L LL R L R RL R LLR L LR L RLR
RLRL R LLR LRLR L RRL R _R L R L _L R L
以上的譜例中我們看出右手連續打兩下或左手連續打擊,而在古典打擊樂中這種打法是不合規范的。
交替法,有的演奏家為了追求舞臺的美感,而要用這種打法,交替手法換鼓,如RRRR L L LLLL R R則采用RLRL R R LRLR R L在這里右手打的兩個信息論發音符之前手則是在左手下邊過去,左手打下面的十六分音符之前手要躲回來。
R LL R R L RR L L R RL L RLR L LR R LRL
RLRL L RLR LLLR R LRL R _L R L L _R L R
在交替打法中唯一要注意的是相鄰的兩個鼓可以而不相鄰的兩個鼓則不可以這樣用交替法。
跳躍打法,在不相鄰及相鄰的鼓中均可以采用這種打法R L R L在這里手則采用換鼓時左手手臂在右手手臂的上邊 ,以此增加表演效果。
RLRL RL ↘ RL RL RL RLR LRL LLR LRL
RLRL RLRL RLRL RLRL
在跳躍打法中手法要注意反映快才能防止節奏的不穩。
飛躍打法,則是兩只手交替從另一只手臂上邊過去,成為一種花式打法。R R L L R R L L在這里用R L R L L R L R的打法,這樣在換鼓時手臂都要從另一手臂的上邊過去,形成兩只手臂交替跳躍。
RL RL RL LR LR LR RLR LLR LRL RLR
RLRL RLRLRLRR RLRL
這種打法,加上節奏復雜,需要多么的練習才能用飛躍法演奏出來。
在現在音樂中定音鼓除了技巧的運用外,對于槌的使用更提出了嚴格的區分,現代音樂中隊槌的運用更為之甚,其中對定音鼓槌則分為軟槌、中軟槌、硬槌及橡皮槌,由于槌的不同硬度,對于音色的變化也取到了不同的作用。
軟槌在手法的運用上能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像是從遙遠的地方傳來的聲音,在慢板的樂曲中多采用,低沉、平靜。
中軟槌多在行板中采用,或用于沒有復雜的節奏的樂曲中,而硬槌則用于快板,由于其打擊后反應快速,聲音能夠發出來而不至于影響樂曲的速度,橡皮槌則是在有特殊效果時使用,因其打擊鼓發出的聲音像鋼鼓,所以平時不使用。
現代打擊樂中,定音鼓是除了木琴、鐘琴以外唯一帶有音高的樂音樂器,所以眾多的作曲家重視其特點,增加定音鼓音的變化,使其發揮所長,增加其演奏的節奏難度,使其接近于倍大提琴的作用,同時又區別于倍大提琴,形成獨特的音區存在于其中,這就給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