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紅 張俊霞 蘇洪春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德育教研室,河北 滄州 061001)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其主渠道就是德育學科的教學,因此德育課程教學是學生接受系統的德育理論和培養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陣地。相應的德育教學效果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為了提高德育教學實效性,德育課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而互動式教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模式。
近年來,由于黨和國家的重視,職業學校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德育課教學的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一些教師仍然遵循著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方式是一種比較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它有助于學生形成知識的系統性,較快理解有關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互動式教學是針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有所下降。這些學生大部分為初中起點,且是中考中被淘汰下來的,因此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在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上存在一定困難。他們正處于身心不斷成熟的時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完善。他們思維活躍,對外界充滿好奇并喜歡接受新事物。但中職學生畢竟年齡較小,在心理上還未成熟,在認識事物時往往只看表面,因此常會受到社會負面信息的影響。而德育課程知識有時會讓他們感到與他們所接觸的社會存在矛盾,這樣就會使他們很困惑,不愿意相信這些理論式的說教,覺得學而無用。互動式教學則通過互動的方式,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表達自我和展示自我的環境,為他們提供一個平等的對話的平臺。就同學們所關注的社會中的熱點和焦點問題,教師要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因為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講,他們最需要的不是空泛的說教者,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領路人。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困惑,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針對學生思想中的困惑或問題幫助學生釋惑解疑,給學生正確的指引,真正做好學生的領路人。
在中職德育課程中,有些知識對于初中起點的學生來說是能夠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很多知識在理解和把握上存在一定困難。如哲學、法律及經濟政治理論知識,這些知識理論性較強,對于學生來說枯燥難懂,尤其是這些學生本來基礎就不是很好,因此學起來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就難以適用。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單向的傳授方式,它以教師為核心,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就在下面記,師生之間交流較少。中職學生年齡較小,很難長時間集中精力于一個事物,對于枯燥的德育知識更是如此。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教師無法理解學生的心理和需求,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假如仍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就無法達到德育目標。而互動式教學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互動式教學的目的就是把靜態的課堂變成動態的課堂,把以教師為核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良好的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盡可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獲得啟迪,并體會學習的快樂[1]
作為一種現代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互動式教學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為了更有效地實施這一模式,我們必須在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工夫,教師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參與進來。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以下方法。
問題探究式教學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給他們提供難易適中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尋找問題答案。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每一個探究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不斷思考,努力探尋問題的答案,不僅可以增進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提高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教學的實施過程恰恰是通過師生和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來完成的。因此,這也是互動式教學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如在講授《哲學基礎知識》這門課時,恰當采用這種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哲學知識比較深奧難懂,邏輯思維很強,初中層次的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假如教師不斷用問題加以引導,就可以把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到主動探究上來,使他們的思維不斷處于活躍之中,通過努力尋找問題答案,并可以體會成功的喜悅。但是,教師需要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及針對性,問題太難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太容易又無法引起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因此,教師在選取問題上必須把握好,且針對性要強,要能切實通過問題把學生帶入到課堂之中,加深對理論內容的理解。
案例討論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向學生描述恰當的事例和情景,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事例和情景進行分析、學習和討論。這種方法把案例法和討論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的特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中職學生來講,德育課程的理論知識是枯燥難懂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且通過列舉鮮明的案例,不斷挖掘案例背后的內在價值,既可以增強德育理論的實用性,又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德育理論其實和生活密切相關,終身受益。如在經濟政治理論教學中,在講到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這一內容時,可以給學生列舉深圳富士康案例,并讓學生討論這一案例給我們的啟示。通過討論,學生體會到在改革中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學生生命是寶貴的,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保持身心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從而達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目的。在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注意所選案例一定要典型,并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否則無法有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果。[2]
中職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思維活躍,且好動,他們不喜歡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授,而愿意課堂能動起來,自己也參與到課堂之中。因此,角色扮演法對于中職學生是比較適用的。角色扮演也是體驗式教學的一種很好的表現形式。通過設定職業環境中的一些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不僅拉近了書本與現實的距離,更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了對未來職業角色的體認。我校屬于醫學院校,因此在中職學生德育課程中還相應地開設了《醫學倫理學》和《護理論理學》等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恰當地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說是積極而且有效的。如在講到醫患和護患關系時,可以讓學生模擬診療和護理的現實場景,一部分學生扮演醫生或護士,一部分學生扮演病人,讓學生體會哪些行為會促進醫患和護患關系,哪些行為會阻礙醫患或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此外,在職業道德等課程中也可以恰當地采用這種方法,如在講到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扮演醫生、護士和病人等角色親身體驗養成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的重要性,從而為將來參加職業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互動式教學符合現代教學理念,但要想靈活運用,達到預期的效果,任課教師需作出更多的努力。
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尤其是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領學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中職學生年齡小,思維活躍,在思考時往往會偏離主題,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語言運用上要活潑生動,隨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把握上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恰當引領學生不斷尋找問題的答案。可以說,互動式教學運用的好壞直接體現著教師業務素質水平的高低。
現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必須拋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互動式教學恰恰體現了這個特點。為了更好地運用互動式教學,增強教學實效性,教師就要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課上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表達觀點;課下多深入到學生當中,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聽取學生的建議。這樣在講課中所選取的問題和案例才能更切合學生實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啟發學生思考。
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就業是他們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因此,當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實際相脫節時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德育課程的任課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專業及未來職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等情況,能夠恰當地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和職業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德育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總之,對于德育教學來講,互動式教學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一種非常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如何能夠真正運用好這種方式,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深入探索。
[1]張先梅.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07.12:74.
[2]宋紅梅.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教育導刊,200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