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80 紅鋼城中學 唐彩燕
淺談高效課堂的幾點反思
430080 紅鋼城中學 唐彩燕
優化課堂結構,探索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已如何使學生從“厭學,畏學,低效”狀態中擺脫出來,步入“樂學,善學,高效”的可持續發展軌道,特別是如何打造初中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更成為數學教師共同探討的熱點問題,本文就此問題讀讀筆者的幾點反思,以與同行共同探討.
教學活動中的備、教、改、導、析,以備為首,可見備課之重要.傳統的備課要求教師本人認真鉆研教材,在弄清本課備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基礎上,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教案.如果在備課前加一個預習設計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和編寫預習學案,在預習學案的編制中,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并將預習學案在課堂教學的前一天發給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預習,注意督促和反饋,針對學生預習的實際情況,再來實施備課環節.
例1 在進行“平行線的性質”的教學前,可這樣設計預習學案的問題
閱讀課本,考慮以下問題:
①請找出圖中所有角之間的數量關系.(可以用量角器測量)

圖1
②在這些關系中,哪些與直線AB和CD都有關?哪些只與直線AB有關?哪些只與直線CD有關?請分好類.
③與直線AB,CD都有關的角,它們的數量關系可分幾類?有相等關系的角具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和為180°的角又具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只考慮已學過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不考慮其他角)
④是否當AB∥CD時結論都一樣?若AB不平行于CD時有這樣的結論嗎?
然后教師再通過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的前提下備課,從而促使教師在備課時考慮更多的學生:這些內容哪些學生有困難?哪些學生已掌握?使教師做到學生已會的,盡量少教,學生有難度的,重點教;考慮如何設計本堂課的教學,才能使所有學生都有合適的機會融入其中,使教者心中有人,依據不同學生的預習情況給予不同層次的平臺.
預習環節的設計,不僅能夠改變過去學生盲目低效的學習,更有利于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和自學效果的提升,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與教師的教更具目的性,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活動是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是雙方能力彰顯的過程.在課堂教學的教的環節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知,要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著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例2 在三角形全等的“邊角邊”定理的教學中,學生往往易犯“邊邊角”的錯誤,甚至很多初三的學生都沒弄清為什么“邊邊角”不能用來判斷三角形全等,教師在講解本定理時,不能僅把“邊角邊”定理向學生簡單的介紹,而是應在教學中把“邊邊角”能否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此問題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討:“邊邊角”為什么不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在什么情況下這個判定成立?……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分析,分類討論,最后總結出:如果兩個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或者都是直角三角形或者都是鈍角三角形時,“邊邊角”判定有時是成立的,三角形不同類時是不成立的.這樣才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切實地搞清楚“邊邊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因,才能使學生在課上徹底弄懂弄透.
數學教師究竟改怎樣改作業呢?筆者認為,數學教師應像語文教師批改作文一樣來批改數學作業,而且教師應主要體現在“批”這個字上,學生主要體現在“改”這個字上.教師學生共同完成作業的批改過程.教師的“批”,要對學生的解答過程以及思路做評價,就像語文教師用波浪線畫出學生的精彩段落后在旁邊批上贊許的語言一樣,數學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精彩的解題思路,嚴密的過程,不惜美言的進行贊揚和評論,對有缺陷的解題思路進行指點,或者對錯誤做法用語言指出并進行點撥.

此題錯誤率特別高,大多數同學的錯解是:
由題意可知,a,b是方程x2-7x+2=0的兩根,

實際上,本題設置了一個不易覺察的陷阱,即a,b兩數的關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若設定a,b為方程x2-7x+2=0的兩根,此時由于 Δ>0,所以a≠b,漏掉了a=b的情況.筆者在改這一道題時,對作對的學生,在打完“√”后再加以贊揚性的評語:很好,解題方式巧妙,審題認真,考慮問題周全.對于漏解的學生,點評為:善于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解決問題,思路巧妙,但對條件中a,b之間的關系的多種可能性考慮不周全,請修正并在今后多加注意.
這樣的作業批改方式,有利于學生知識的落實與鞏固,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使學生的能力得以提高,知識得到“升華”.
教師在課后不斷的反思和總結,是教學環節中的一個循環或螺旋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環節的各個方面不斷地做出評價,不斷地總結得與失,積累出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和寶貴經驗.這無疑為高效課堂的實踐提供了動力基礎,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高效課堂不僅僅是好的教師,好的教學手段的疊加,而在于學生是否學到了,學生是否積累了,學生是否創新了,學生是也否反思了.所以在要求教師反思的同時,更應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反思.
例4 已知,AD是△ABC的BC邊上的高,D為垂足.BD=8,CD=2.當AD長為多少時,△ABC為直角三角形?
錯解 如圖2,以BC為直徑做半圓,過D做BC的垂線交半圓于 A,則 ∠BAC=90°,所以,AD2=BD?CD=16,所以AD=4.
本題學生按自己的要求與期望理解題設,對D的位置做了潛在規定,忽視了D的位置的多樣性,致錯原因是學生片面的理解了題設條件,所以本題教師應要求學生反思:審題要注意什么?哪些問題容易忽視?
例5 學完“圓冪定理”一節后,可由學生對本章的知識結構進行反思和小結.

圖2

圖3
這種反思會讓學生更加理解定理的形成過程和相互關系,并能在今后更好地運用,長此以往,學生形成了反思的習慣,就能自覺地比較不同問題間的聯系,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思考,繼而有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靈活的選用不同的策略尋求突破口,這才是高效課堂要達到的目標.
1 徐曉靜.對高效課堂的一點感悟.教學研究,2011,3
2 劉志軍.課堂評價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王偉,王新年.有效教學課例與反思[M],大家出版社,2009
201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