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曼郁
摘要:家庭倫理劇是以社會道德為題材,以人倫情感為主線,以家庭成員的情感糾葛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為內容的影視劇種,是與社會生活最為緊密相連一個電視劇類型,同時也是我國精神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形式,對觀眾的價值觀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試圖通過解讀新時期我國家庭倫理劇對當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響來提出其更加適合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新時期;家庭倫理劇;文化解讀;日常生活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家”的概念看得無比高尚和深重,作為中國傳統倫理的基礎,家庭不僅是構建社會的基本單位,同時也在反映和傳承價值觀念和社會變化。家庭倫理劇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尤其是進入2000年以后的新時期,廣泛深入到生活的各個層次,更加貼近生活和現實,已然成為受眾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劇類型。
1新時期我國家庭倫理劇發展現狀
家庭倫理劇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通過或寫實或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來探討家庭生活中親情、愛情、婚姻和人倫等倫理道理問題,進而由小及大,由家而國地升華到社會道德、權利義務等國家和社會的道德價值討論,最終達到提升和鞏固社會道德風尚的目的。
新時期以來,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生活可謂一天一變樣。作為收視群體的主力,中青年人更多地把視角停留在婚姻話題。因為當下社會中婚姻對房和車的要求越來越高,收入差距大和地位不平衡也導致了小三的大量出現,所以家庭倫理劇也把握到了時代的脈搏,把劇情的設置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如《蝸居》就是以此為題材,將社會中最真實最露骨的現實赤裸裸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雖然刺激了當代年輕人的敏感神經,但也從客觀事實上告訴了年輕人當今社會的殘酷性,以及如何尋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正確途徑,同時也引發了各年齡層群體對當今社會的深層思考。
另外,婆媳關系也是家庭倫理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深化改變,婆媳的矛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然愈演愈烈,新時期里有關婆媳關系的家庭倫理劇進入到全盛發展時期,以《媳婦的美好時代》和《雙面膠》為典型代表,用影視劇的形式表現了當今社會中家庭觀念的改變、女性意識的增強、夫妻地位的變化與相對穩定的婆媳關系的矛盾,或和諧或交惡的婆媳關系引發了全社會的共鳴,在贏得了收視率的同時也引人深思。
單親家庭、重組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增加也是社會在不斷前進中涌現出來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家庭倫理劇通過家庭敘事的手法渲染和營造濃重的家庭觀念,喚醒人們對家庭的責任和對婚姻的忠貞,用藝術的表現形式來調和家庭危機,讓人們重拾對家庭以及對愛的初衷。《家的N次方》便展現了人們對于重組家庭的種種看法,對于爭吵和磨合在重組家庭中的存在人們幾乎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同時也在觀看電視劇的同時找到了生活的本源,也就是家和萬事興。
除此之外,以《北京人在紐約》、《我的青春我做主》、《閃婚》、《回家的誘惑》和《裸婚時代》等為代表的家庭倫理劇雖然訴求點各不相同,卻都以其貼切民生和反映時代的特征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據央視索福瑞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電視劇交易總量為1149部,其中家庭倫理劇占了12.6%,位列第三;2007年交易總量為1038部,比重上升至24.9%,排名升至第一,增幅接近一倍。這說明了家庭倫理劇所表現的內容和精神契合當代觀眾的情緒宣泄和心理需求,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影視劇種。
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家庭倫理劇正在受到日韓、港臺、歐美等家庭倫理劇的沖擊,海外的家庭倫理劇為我國觀眾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并擁有著相當一部分忠實的觀眾,但是新時期我國家庭倫理劇的編導們更多地去借鑒海外優秀電視劇的特長,并將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做了更多的結合與交融,以提高自身的創作水準。無論電視劇改革的道路如何開辟,家庭倫理劇一直會是最璀璨的明珠,因為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推進,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家庭倫理劇也會隨之擁有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廣闊的視野,讓人們在觀賞電視劇的同時也看到自我,反省自身。
2新時期家庭倫理劇的發展瓶頸及對策
從本質上說,家庭倫理劇是一種規避了政治話語的世俗性文本,所謂的對于生活的真實敘述僅僅局限在表面上的真實,并不能做到所有細節面面俱到,因為生活本質的真實性和藝術表現的真實性是存在著根本的矛盾的。其次,家庭倫理劇的主人公往往是平凡大眾中的某一人或是某些人,他們的家庭生活是電視劇所要表現的重點,可他們的實質僅僅是當下社會里,受眾根據社會道義所需要和所構建的一個意想的客體,是大眾圓夢文化的一個表現,所以家庭倫理劇的本質仍是非現實主義。
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家庭倫理劇的內容往往會過度地激化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過度奇異化和戲劇化的劇本雖然能保證穩定的收視份額,但是其嚴重脫離了社會現實,也與家庭倫理劇所倡導的樸實自然的風格和宣揚傳統倫理道義的初衷相偏離。當前創作者比較普遍的心態就是單純地文學意想,不愿深入生活去創作優秀的家庭倫理劇本,急功近利以逸待勞。同時,現有的大多數家庭倫理劇都是以大家庭的生活作為敘述空間,以大家庭成員間的矛盾沖突作為主題進行敘述,這往往也與現實生活脫節。所以這就要求影視劇本的創作者要擺正心態,更多地將影視文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在以生活為原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力求讓觀眾能從電視劇中發現自我并提升自我。
其次,海外家庭倫理劇對我國家庭倫理劇的沖擊是不可忽視的。家庭倫理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跨國界跨民族屬性。著名導演尤小剛曾經說過,韓劇的基本框架是日本的故事結構、中國的儒家文化底蘊、俊男靚女的搭配和先進的剪輯技術的結合。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韓劇占據著中國市場的重要份額,并且讓很多觀眾認為韓劇比本土家庭倫理劇更勝一籌。雖然引進的海外電視劇都是精品,而本土電視劇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但至少說明了我國家庭倫理劇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而這需要廣電總局、電視劇出品方和社會輿論等多重因素的正確引導,減少負面因素的影響,走出模式化的定性思維,讓新時期我國的家庭倫理劇能在一個寬松健康的環境下自由成長。
參考文獻:
[1]周倜.新時期中國家庭倫理劇中“媳婦”形象分析[J].云夢學刊,2012(5).
[2]白小易.新語境中的中國電視劇創作[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46.
[3]但敏.從家庭倫理劇的發展解析中國人婚戀觀的嬗變[J].廣播電影電視,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