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峰
摘 要: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學教學的重要部分,其宗旨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普及自然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物理實驗對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概念理解和應用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新時期,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也就是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從實際出發,提出幾點具有實踐意義的策略方法,以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性;積極性;主動性;學習能力
新課改對新時期的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而開放的要求,將重點放在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上面。雖然目前采用的還是評分制度,但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已經有所關注。這表明我們培養的人才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應該具備更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點在實驗教學中被充分體現出來。
一、轉變實驗教學觀念,突破實驗教學思維
傳統物理教學限制了學生思維和創新的能力,對物理的學習也僅限于掌握基礎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等,但是對這樣做的意義和真正原因卻一知半解,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而考試評分制度又造成很多學生急于眼前一時學習“功利”,忽視了物理的實驗操作技能,甚至造成“高分低能”現象的出現。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就要重視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而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來說,重要的不是學生如何完成實驗步驟,而是從實驗中能夠反思到什么,能夠學習到什么。將目光聚焦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上面,結合大量的物理實驗讓學生發現物理學習的探究意義。
另外,老師還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對物理實驗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大膽地創新。因為現在的學生都具有極大的好奇心,而且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他們接觸的事物也往往被拓展了很多。所以傳統的實驗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他們需要更多新穎的實驗方法。老師要及時補充自己的實驗內容,從網絡上獲得更多的資源,學習一些有趣的實驗方法和實驗內容,結合本校的實驗操作實際,盡量采用生活中常用的材料,用創新的方法進行實驗教學。
二、結合實際生活教學,體現物理實驗意義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是物理學家通過認真的觀察和求證才得出來的規律。因此我們學習物理實驗,也要將其放置到生活當中,從它根本的來源開始探究。這不僅有利于學習的“追本溯源”,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物理實驗的意義更加深刻。而初中物理中的知識都是基礎性的,它包含的一些實驗也和生活比較貼近,所以老師可以以生活為背景進行引導。教師要重視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思考生活現象,或者有意識地觀察生活。有效性實驗教學杜絕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的實驗方法教學,而要讓學生看到物理實驗的現實反應。比如,物理實驗除了教材上的幾種之外,可以讓學生觀察燒開一杯熱水的過程,會發現慢慢有蒸汽噴出,在蒸汽上面放一塊玻璃,很快就會觀察到水珠。其實物理實驗是我們生活現象的各種集中,也就是將反映一種物理原理的現象集中起來。利用生活經驗和實例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能促進他們在生活中不斷地思考,將生活作為一場實驗,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三、實驗教材走向學生,知識實踐再次創造
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是老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而有效性的學習應當是老師起一個橋梁的作用,連接教材和學生,讓教材走向學生。這樣一個主動和被動的關系,就體現了誰是學習中的主體,學生是主動學習知識,還是被動接受知識。要想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自然要選擇前者,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物理實驗活動不是教材上知識的翻版,也不是將知識從課本上總結出來那么簡單。老師要立足于教材的實驗方案,將教材中的實驗方案進行有效總結,然后結合目前的創新點,將教材實驗和課改要求很好地結合起來,體現物理實驗的精華部分,足以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以此為誘導,展開新的學習。
再者,知識的再創造過程也是物理實驗有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表現。因為我們做物理實驗不是為了單純地證明某個定理,而是從現象的角度來知道原理,從而更好地對其進行應用。因此在做實驗的過程當中,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實驗知識再創造能力,強調物理實驗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比法、類比法或者是總結法等,讓學生獲得更加有效的實驗操作和實驗反思能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由舊知識到新知識的理解能力。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從每個實驗中獲得超出實驗結果本身的知識,并對知識進行再創造,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性教學。
總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具有再創造價值的學習能力,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驗操作能力。通過實驗技能和基礎物理知識,逐漸幫助學生形成一個高質量的科學知識體系,完善科學探究精神和能力,為物理學習乃至整個科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錫.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物理興趣教學法[J].技術物理教學,2012(06):58-59.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