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
書面語是聾生和正常人進行交流的主要手段,然而,聾生書面語普遍存在表意不清、指代不明、語序顛倒等語病,常使正常人看后不知所云,嚴重影響了聾生和正常人進行有效交流,也增加了聾生融入社會的難度。因此,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對于聾啞人來說至關重要。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學科一線教學工作經驗,就如何提高聾生書面表達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多閱讀,積累書面語言素材
語言的學習需要長期的積累,為了提高聾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教師平時應注意讓其多閱讀、多積累。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課文的朗讀、背誦和默寫。教材中選編的文章文質兼美,可以讓學生多讀、多背、多默寫,這對豐富學生的內部語言很有好處。此外,課外閱讀是豐富聾生知識、提高語言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聾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書面語言,提高看、說、寫的能力。教師平時可利用學校閱覽室,引導、鼓勵聾生多讀課外讀物,并及時解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這樣的課內外結合,不僅可以使聾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夠提高其書面表達能力。
二、多練習,規范書面表達中的語法
聾生多借助手語去學習漢語,但手語和漢語的語序不同,如果用手語的表達方式去寫漢語,就會出現語序顛倒、語句不連貫、用詞不當、指代不清等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句子的理解、積累和運用入手,進行科學、合理、高效的訓練,以提高聾生的說句、用句能力。一是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中的句子,熟悉和掌握句式;二是指導學生仿說句子;三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小本子,把平常要說的句子寫下來。通過記錄的形式讓聾生進行反復的書寫訓練,逐步積累,將說句和寫句統一起來,從而養成良好的說句、寫句習慣。
三、多寫作,糾正書面語中的表述錯誤
聾生由于聽力障礙,常常在書面表達時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甚至有時連一句順暢的話也寫不好,如何糾正這種現象呢?我認為可以通過寫日記,讓聾生在生活中進行積累,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剛開始,學生可能會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這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寫真事、抒真情。教師要對學生寫日記的情況及時檢查、及時反饋,重視面批、個別指導;也可進行集中批改,通過多媒體展示修改日記的過程,使全班學生都學會修改的一般方法,逐步糾正書面語表述中的錯誤。同時,教師和家長應多和聾生筆談,為聾生創設真實的情境,讓他們能夠使用語言做事,通過做事促進他們的語言發展。為此,我們主張在聾校開設筆談課,并且建議每個聾生都隨身配備一個小本和一支筆,強化其交流溝通的意識,使他們把語言與社會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發展語言能力。
四、多交流,鍛煉書面表達能力
只有通過交流,才能不斷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聾生平時也有很多話要說,只不過主要是利用手語來完成,很少用書面語。教師要引導聾生在日常對話中,不僅用口說,而且要把話寫下來。在進行對話教學中,注意把筆談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要求學生按照所學內容,用筆談進行對話,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如:每天教師看到學生,首先與他們打招呼,接著,問些諸如“第一節是什么課”“誰給你們上課,準備工作做好了嗎”之類的問題。通過這樣的筆談訓練,可以豐富學生的日常用語,聽(看)、讀、寫話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五、多實踐,促進書面語的運用
參與社會實踐是鍛煉聾生書面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對聾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學校,我們要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活動,為聾生積累生活經驗,提供語言素材,營造說話氛圍。如每周一早晨的升旗儀式、每周一次的班會活動等,都能給聾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能直接體驗的語言環境。在活動之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與活動有關的語言要求,告知其新的活動用詞等,以此調動學生參與溝通交流的積極性。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伴之以語言,特別是書面語。在活動結束后,還要組織學生筆述活動的經過和感想。當然,如果教師可以帶聾生走出校門,把課堂上所學的詞語、句子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其學會舉一反三,那就更好了。
總之,要提高聾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使正常人能看得懂,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就要強化課內語言訓練,注重課外語言實踐,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加強家校合作。我相信,通過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聾生運用語言文字認識事物、表達思想和與人交往的能力一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責 編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