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利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英語學困生的產生與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之間的相關性,探討了學困生產生的癥結:學生課堂實用時間少,教學密度低;教學實用時間使用效率低。針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與課外作業的有效性,作者采用了導學、導思、導做等教學策略,達到了優化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設計的目的。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學困生導學策略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總會有一部分人掉隊,成為所謂的學困生。我發現,學生的英語成績與他們的課堂參與程度存在很大的相關性。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在英語課堂里的表現得相當積極,而一些英語成績差的學困生總是消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有的甚至從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觀察到多數學困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較相似,主要表現為:一是上課昏昏欲睡,不能集中注意力;二是不動腦子,不思考,課堂效率低;三是不動口,不動手,不參與教學活動。
一、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生課堂實用時間少,教學密度低
我對平時學生們課堂教學的參與的程度,以及他們在課堂活動的表現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并作了相應的整理、歸類、分析。
按照學生參與的每堂英語教學活動,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的平均水平來推算,一周他們因不參與而浪費的時間接近1.8節。值得注意的是,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在課堂參與的時間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學困生與尖子生相比,一周要少上兩節課。
2.教學實用時間使用效率低
同樣的學習時間,既可用于記憶和理解等低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又可用于分析、綜合、評價等較高認知水平的學習。如果用于低層學習任務的時間過多,就會出現實用時間使用質量差的問題。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喜歡搞“題海戰術”,也就是低認知水平的學習。比如,有的教師花費整整一堂課的時間去講解語法結構,然后讓學生做大量的語法練習。這種缺乏實效的教學使得許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反感或厭煩情緒,因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或創造性。
二、問題的解決
1.導學
導學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其關鍵是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減少講授,以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教師要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學知識,在探究中創新。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實施初中英語教學的導學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思維發展規律,在備課及選擇教學素材時盡量做到新、奇、樂,使學生的注意力不但能夠緊隨教學內容,而且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在游戲中加深理解。
(2)精心設計練習與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
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增加讓學生動腦、動手等實踐探索的時間,并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如在識記單詞和“Warming up”時,我就采取了“Brainstorming”的辦法給學生創造動腦筋的機會。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始終意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教師只是活動的參與者和幫助者。
2.導思
“導思”的關鍵是,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與藝術,減少時空占領,濃縮教學內容,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重點和難點問題上,實施精講的方式。
(1)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講授者,而是與學生一樣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教學時,教師要減少課堂內的時間占領,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我設計了看卡通電影模仿角色學英語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一樣,被編成小組并接受別的小組同學的挑戰,每個小組先觀看影片,然后根據要求說出劇中角色的臺詞,并模仿劇中角色的語音和語調進行表演,每個小組都要接受別的小組同學的評價。
(2)濃縮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精講多練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
如果每一個內容和目標都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那么勢必會延續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為此,我根據初中英語教學和初中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創造性地對課堂教學的縱向程序結構作了改革,提出了基礎知識(5分鐘左右)、導入新課(2分鐘左右)、進行新課(17分鐘左右)、鞏固練習(8分鐘左右)、課堂作業或活動(10分鐘左右)、課堂小結(3分鐘左右)的縱向程序結構。
(3)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實現因材施教。
要想切實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效率,英語教師就必須根據所教內容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如我自己歸納的語法教學情境化和交際化,課文教學整體化,對話教學表演化等教學策略??紤]到學生英語程度的不同和接受能力的各異,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3.導做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檢驗課堂效果和落實教學內容的最佳手段。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控制作業總量,切實提高課外作業的有效性。
(1)實行彈性作業制度。
每天布置的作業中,我按“必做”和“選做”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一制度減少了硬性統一的課業負擔,增加了作業的彈性;減少了苦學負擔,增添了樂學情緒。
(2)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多樣性。
我在布置英語聽力的作業時,并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們聽磁帶寫出答案,而是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將聽力內容用小短劇的形式在課堂內表演,獲得好評的小組將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學生可以對聽力的內容作一些改編,使之適合本小組的表演。這樣就減輕了學生不必要的機械記憶的負擔,拓展了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減輕了接受性負擔,增加了探究性活動。
參考文獻:
[1]何一粟,李洪玉.學習能力發展心理學[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施良方,崔允淳.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和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辜勝阻.變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育,2003,(10).
[4]張正東.探討我國英語課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