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玲,郭曉曦
摘 要:一直以來,產品市場競爭與自主研發的關系研究受到了學術界和實務界廣泛的關注。從公司自主研究的角度出發,結合公司的研發情況、經營業績以及財務狀況,分析云維股份的自主研發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分析結果表明,自主研發有助于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關鍵詞:自主研發;核心競爭力;云維股份
中圖分類號:F426.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023-03
引言
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Hamel)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概念以來,產品市場競爭與自主研發的關系研究受到了學術界和實務界廣泛的關注。國內外大多數研究表明,公司的經營績效受到公司的自主研發、競爭結構和競爭戰略等因素的綜合影響(Prahalad和Hamel,1990;Teece,Pisano和Shuen,1997;Fung,2004;Ghosh,2006)。
對信息和知識時代到來的今天而言,未來的市場競爭是公司技術創新和成本管理的競爭,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競爭。Leonard Barton(1992)認為,核心競爭力能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它包括知識與技能、管理體制、技術系統、價值觀和規范。Meyer和Utterhack(1993)認為,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并成功地將產品推向市場。
公司的財務決策依賴于特定的產品市場的特性,在產品市場上,公司的競爭策略有著較大的差異,如公司的經營戰略、成本和技術水平,質量差異,因此,其自主研發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可能更為復雜。本文將從公司自主研究的角度出發,結合公司的研發情況、經營業績以及財務狀況,分析云維股份的自主研發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一、案例介紹
進入21世紀以來,煤化工已成為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09 年以前,我國一直鼓勵發展煤化工產業,以解決急劇增長的能源需求,出現了部分煤化工產品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混亂的情況。在2009年以后,我國開始實施淘汰落后產能政策,禁批或限批新增項目,實施嚴格的安全環保和節能減排政策。先后頒布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等規章,有效地抑制了產能過剩和市場無序競爭的現狀,遏制了傳統煤化工產業的盲目發展,給煤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云維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內最大的煤化工企業,也是全國最大的獨立焦化上市公司。公司所處位置是云南的富煤帶和最重要的產煤區,水資源豐富,給公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公司擁有比較完整的煤焦化、煤電石化和煤氣化三條產業鏈,涵蓋了傳統煤化工的三個領域,是我國煤化工行業產業鏈完善、競爭力比較強的上市公司。
二、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狀況
(一)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研發情況
1.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情況簡介
自上市以來,云維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很關注公司的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增強公司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2007年的研發支出就達到了567.75萬元,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績。具體研發情況如表1所示。
2.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研發能力分析
多年來,云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在同行中一直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特別是煤焦化產業的“化產”能力和生產技術。至2010年,公司開展的許多科研項目開始初見成效,其中,有些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省級、行業協會的多項技術獎項;有些項目獲得了國家級、省級的資金扶助;有些項目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有些產品通過技術的創新和改進,其附加值得到了提升,獲得的名牌產品的稱號。
面對行業內兼并,技術優化升級的當前煤化工產業的形勢,公司一直致力于提升公司自主研發和創新的能力,其中,公司焦化裝置400萬噸/年的產量在全國獨立焦化企業中名列前茅,焦爐煤氣制甲醇 40萬噸/年的產能形成了一定規模優勢,提高了公司的經濟效益,增加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自主開發的 5.5 米側裝搗固煉焦爐,技術先進;配套的化產裝置能綜合利用資源,實現了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大大提升了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二)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1.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業績
目前,公司擁有三條產業鏈,即煤焦化、煤電石化和煤氣化,主要經營焦炭、甲醇和煤焦油、粗苯等煤焦化產品,電石、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煤電石化產品,純堿、氯化銨等煤氣化產品,以及利用廢渣生產的水泥產品。
從云維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的主營產品及其利潤率可以看出,焦炭一直是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且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一半以上,還呈現出增長趨勢,但是其營業利潤率相對公司其他產品較低。其他主營產品在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較平均,醋酸乙烯、純堿、氯化銨所占營業收入比率逐年下降,其他產品的比率起伏不定。粗苯是所有主營產品中營業利潤最高的產品,且其營業利潤呈現增長趨勢,而其所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偏低,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其他主營產品的營業利潤比較不平穩,特別是焦油。焦油表22007—2010年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構成%
表32007—2010年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營業利潤率%
在2007年的營業利潤最高,但2008年的營業利潤比2007年的下降了70%,在之后的幾年里又逐漸回升。
總體來說,公司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是逐年增長的,2008年營業利潤首先出現轉折,2009年營業收入相繼回落,但在2010年兩者都開始回升。這次轉折的出現,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產品價格下跌,部分產品需求下降,部分產品甚至出現成本售價倒掛情況。
2.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近年來,公司逐步開拓市場,優化產品結構,擴大經營范圍,改變了過去產品較為單一的經營狀況,使公司的產品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將各產業鏈之間的產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各種中間產品既是其他產品的原材料,又可以直接銷售,形成了明顯的技術和成本優勢,不僅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經濟利潤,還提高了公司抗風險能力,提升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三、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分析
(一)云維股份有限公司與其他同行業公司的財務分析
1.云維股份有限公司與其他同行業公司的財務比較分析
本文以公司的主營產品為基準,篩選出2005年之前上市的公司,剔除掉ST公司,最后選出了6家至少有一種主營產品相同的化工行業和煤炭行業的公司。本文以這幾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凈資產利潤率以及現金占利潤比率等財務指標為研究樣本,進行了排名。具體如表4。
表42005—2010年云維與其他同行業公司的財務指標排名①
從表4可以看出,資產負債率呈現上升趨勢,在2007年已高達66.4%,之后幾年逐步增加。成本費用利潤率一直偏低,保持在第3、4位,2009年后,有上升趨勢,之后保持在第2位。應收賬款周轉率呈現出增長趨勢,2007年開始就保持在第1位,賬款回收情況比其他公司而言較好。存貨周轉率一直偏低,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凈資產收益率一直保持的中間水平,而現金占利潤比率在2006年到達第一位之后,之后的幾年有所下降,也保持在中間水平。
2.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優劣勢分析
從云維股份有限公司與其他同行業公司的財務指標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看出,云維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開始加大了自主研發的力度,投入大量的資金,開展了很多科研項目,由于擴張的速度很快,且其周期比較長,資產負債比率在2007年開始就一直高于同行業其他公司。隨著某些科研項目逐漸投入生產,且其經濟效益的實現,公司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凈資產利潤率以及現金占利潤比率等財務指標從2007年開始在同行業中逐漸呈現上升趨勢。但存貨周轉率一直落后于其他同行業公司。
(二)云維股份有限公司現有的問題及對策
近幾年,公司面臨的市場形勢十分復雜,且公司的產品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比較大,公司雖然擁有三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其主營產品種類比較多,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削弱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從上面的財務指標的橫向比較可以看出,公司的主營產品焦炭的生產成本較高,營業利潤率偏低,降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其次,公司的大部分主要產品屬于基礎化工類產品,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雖然公司擁有三條產業鏈,但缺少產業鏈上下游的高端精細化產品。最后,近幾年,公司一直致力于擴大公司的規模和經營范圍,開展了很多技術改造和擴建項目,很多項目雖已建成,但還處于試運行或者剛剛投入生產,裝置和技術還不成熟,還未實現經濟效益和規模效益,增加了公司的財務負擔。
針對上述問題,公司應該發揮主要原材料煤、焦炭、石灰石和工業鹽就近采購,運輸成本低的優勢,發展與煤炭相關的多元化經營,完善公司產業鏈,使公司更有效的組合資源,擴大經營規模,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而且公司已擁有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可以通過引進和研制新的技術和產品,大力發展初級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綜合利用, 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增加公司產品的附加值。這樣不僅能豐富公司的產品,優化公司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能滿足市場對產品的多種需求,提高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公司還應在引進和研發先進技術的同時,改進和提高公司現有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提高公司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擴大產品應用領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Dorothy Leonard Barton.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Strategic Man
agement Journal.1992.13:111-125
[2]C.K.Prahalad,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s[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90.5: 79-91.
[3]邁克爾·波特. 競爭戰略[M].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0.
[4]吳維庫.企業競爭力提升戰略[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劉志彪,姜付秀,盧二坡. 資本結構與產品市場競爭強度[J].經濟研究,2003,(7): 60-68.
[6]朱武祥,陳寒梅,吳迅. 產品市場競爭與財務保守行為——以燕京啤酒為例的分析[J].經濟研究,2002,(8):28-37.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