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熱明
初中一年級的不少教師反映,有些新生的作文條理不清、語句不通、詞匯貧乏……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小學和中學對于作文的要求不同所致,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搞好教學的銜接。
一、依據課程標準,做好教學目標的銜接
1.要保持作文評價標準的統一。小學教師評價作文往往過寬,而中學教師往往過嚴,這樣就造成學生心理落差大。所以,小學高年級教師可制訂一個合理的評分標準,以克服較大的誤差和情感因素。而初中教師不能機械對照評分標準,把分數壓得太低。
2.要依據階段目標指導作文。小學作文是模仿與練習,但高年級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并懂得安排材料。初中教師則要先鼓勵學生寫真情實感,然后再加以引導,讓學生學會運用恰當的方式突出中心、表達思想。
3.要依據階段目標講評作文。因為小學生習慣于完全按教師的指導和范文寫作,所以教師應重視作文講評,并用小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如讓學生試著評價他人的作文等。
二、堅持語文本質,做好語言文字訓練的銜接
1.要注意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銜接。小學教師在教學時應要求學生注意使用規范的書面語。而初中的語文老師則要注意不能以過高的要求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不斷給學生鼓勵。
2.要注意文字運用方面的銜接。小學生的作文往往筆誤較多,中小學教師都要持之以恒地糾正學生習作中出現的錯別字和標點錯誤,使其逐步達到書寫工整、正確。
3.要注意詞匯、語法方面的銜接。小學教師的“下水作文”(范文)要準確規范,不用生造怪僻的詞語,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抓準重點詞語,反復使用,以內化為自身的語言能力。
三、把握寫作過程,做好知識技巧傳授的銜接
1.小學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寫出特色。比如描寫人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仔細看一看,女同學是否個個都有“圓圓的”“蘋果似的”臉蛋?從而學會抓一兩個特征來描寫,寫得富于美感。
2.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語言能力的發展要快,以至行文的跳躍性比較大。所以,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明確思維目標和方向,而且要引導學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借鑒有法。
3.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詞匯之后,還要注意教他們運用比喻、擬人、象征等表現手法。這些技巧可以使人物形象鮮活、景物描寫生動,使全文富有文采和美感。
總之,中小學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一座“文字橋”,讓學生順利地從小學走進中學,把作文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