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巧娣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更要努力改變教學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與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自主;合作;探究
目前,國家教育部推行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各學科都要進行課改。我們廣大奮戰在一線的教師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探索改革途徑,總結經驗,推進,許多優秀教師更是走在課改前沿,帶動起全國廣大教師的改革積極性。我們的教育園地真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我們今天的教育已經不再是篩選適應教育工具,而是為祖國各行業輸送具備多種素質和能力的人才。作為各科學習基礎的語文,更是在教學中發揮著任重道遠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認為,重要學科作業就有多,壓力就要大,學生提到它心理就沉甸甸的。因此,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教學模式,就得大力開展課改活動。
我們在語文教學課改中,要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 教師角色的轉變(導演)
目前,在眾多語文教學課改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被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所替代。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要當好一名出色地 “導演”,首先要對“劇本”(教學內容)了如指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讀、說、演,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作引導和點撥。例如,<<愚公移山>>一課的學習,在學生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把課文翻譯出來變成小劇本,讓學生表演,充分體現導演的角色,準本充分后在校園公演,學生的表演惟妙惟肖生動感人。再后來學習《七根火柴》等課文中,我們繼續教師導演,學生唱戲,課堂成了舞臺。這樣一來,語文課活躍起來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 要考慮怎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根本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根本前提。學生缺乏興趣,教學就很難順利完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是極為重要的。怎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呢?我認為其途徑大致有:
1、 要選好教材
(1) 教材要有新意,要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
(2) 教材要注意對象。
(3) 教材要能啟發學生的思考。
(4) 教材要現代化。
2、 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必要性,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3、 教師在講解分析中,要講究提問的藝術。
(1) 在無疑處生疑,有疑處釋疑。
(2) 把握問道統一,選擇最佳的提問角度
(3) 提問注重啟發性。
(4) 提問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能力。
(5) 根據學生的質疑,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提問。
三、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創造能力。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要根據年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入課堂教學。畫面感強烈的課文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 語文課程,學生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可有的學生就是入不了門,讀不懂題。要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應該不斷地給學生新的、有趣的、系統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以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學生不斷地獲得知識,從而提高興趣。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如果總是填鴨式進行,就顯得呆板、單調、乏味。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教材的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 利用電教等手段,強化語文美得程度
要想使語文的意境達到美得程度,利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會使這種美得教學更上一層樓。
首先我們可以借助圖、聲、樂的作用,增強美得感受程度。我們都知道,運用幻燈、錄音、錄像等電教手段,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更有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再說,教材中的好的精彩的內容,又不可能隨時讓學生身臨其境,現場耳聞和目睹,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各種電教手段,直觀再現美和創設美得環境 最大限度的消除學生的認知障礙,給學生以直接的感知。例如教學《三峽》時,一方面讓學生通過看插圖和讀文來認知感受,另一方面可采用彩色投影片和配樂朗誦,讓學生眼看彩圖耳聽聲樂來觀賞三峽的美麗風光,拓寬學生的認知空間。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我們教書育人的最高宗旨,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定會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把我們的語文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向我們的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單位:晉州市桃園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