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菊
【摘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間的互動,是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學習的愿望和創新能力,關注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把課堂變為學堂,不斷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參與意識強,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師生互動 學生為主體 能力 提高 有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5-0109-01
新課程背景下,提倡教學要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發展及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師生互動中進行動態信息交流,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何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一直以來是教師們比較困惑的,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建立師生互動關系的基礎
1.利用課題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途徑有很多種,而課堂教學則是主要形式。講課時要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設計好每堂課的課題引入,要設計出新意,因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往往來源于問題,實踐證明良好課題的引入常常關系整個教學的成敗優劣。我在講《在流體中運動》一課時,利用飛機表演引入課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講《平面鏡》一節,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自錄了一段視頻,當學生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我突然停止,引入課題的探究實驗,使學生帶著疑問走進這節課的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展示趣味物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課堂上利用小游戲和生活中熟悉的現象與所學知識點聯系起來,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穩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我在講《在流體中運動》一課時,設計了:跳高比賽的游戲:在離桌邊2-3cm處放一鋁質的硬幣,在硬幣前10cm左右放一高約為2cm的直尺支起一個欄桿,不借助其他任何器材,問學生能不能讓硬幣跨過直尺。還有把一團紙放在飲料瓶口,讓學生把紙團吹進去。結果學生吹了半天也沒吹進去,這兩個實驗即增強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對伯努利原理有了新的理解,一舉兩得。
3.加強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由于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4.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理論聯系實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我在講《在流體中運動》一課時,因為用伯努利原理來解釋的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很多,例如:步行在雨中,我們會打一把傘,一陣大風吹來,雨傘為什么被向上吸起來?跑車尾部為什么安裝有氣流偏導器?汽車經過長途行駛后為什么車身很臟?窗外刮過一陣風窗簾為什么向外飄?等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讓學生嘗試著用伯努利原理來解釋,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指導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使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學習興趣特別高。
二、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課堂里獲得知識技能。主要途徑有以下幾條: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景,通過問題引出物理教學內容,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參與問題的全過程,達到掌握、鞏固、檢查、深化知識和發展智能的目的。
2.積極評價,鼓勵學生參與
新時代的中學生自尊心特強,教師應對學生的愛融入到教學中,肯定他們的成功,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教師要愛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對某些學生的失誤不要過分的指責,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耐心的解答。
3.實施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師生角色互換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不是支配課堂教學活動的權威,學生不是教師活動的附庸,而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未來的物理教育,是師生共同學習前人積累的物理知識,共同探索前人未知的物理世界的一種嶄新的教育。在未來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既是教育者,同時又是受教育者,教師應該遵循“為人師表”的訓導,既教書育人,又不斷向社會學習,包括向自己的學生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時也是教育者,學生應該向教師學習,特別是學習“治學之道”和“為人之道”。與此同時,學生應該敢于思考問題,敢于向教師提出不同的意見,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師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師生在教學中的合作”將是未來物理教育中的新的師生關系的體現。
4.教師點撥設疑,讓師生互動教學向外延伸
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歸宿,從知識的理解、掌握到運用,需要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對于阻礙學生學習的問題,教師要對其要點給予恰當的點撥、疏導,開闊學生視野,尤其是對那些與人類社會關系密切相關的問題,教師要善于設疑,讓學生在課后還有“物理問題”的思考、探索。使師生互動教學向外延伸。
通過課堂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使學生在以下幾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1.知識和技能方面:通過師生互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且有較好的觀察力、較獨特的觀察方法和大膽想象的習慣,能夠用新穎的方法解決問題,喜歡獨立思考,能舉一反三,善于從多角度看問題,喜歡標新立異;動手實踐能力較強,在實際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強;有良好的直覺思維能力,學習的信心足,積極向上,學生逐漸由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方式改變,由接受性學習向探究性學習方式改變。
2.情感和態度方面:對學習活動感興趣,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標,敢于發表意見,敢于向不同意見挑戰,樂于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自信心強,樂觀開朗,喜歡幻想甚至意想天開。
在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體是學生,主導是教師,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間的互動,創造性的完成教學任務,彰顯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