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龍
摘要: 預習不僅是學生的獨立活動,而且是教師有計劃教學的開始。只有關注教材、關注學生,創造性設計語文預習題,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提高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題設計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一提起預習,許多人都認為就是讀讀課文,或者把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等方式讀對、會認、會寫。大多數老師檢查預習的手段也比較單一,僅限于課堂上的讀課文,認讀生字詞。從預習效果來看,這樣的預習往往浮于表面。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上課以前,學生要切實的預習。”預習不僅是學生的獨立活動,而且是教師有計劃教學的開始。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要讓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預習做到切實有效,設計好語文預習題是重要的一環。下面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談談高年級語文預習題設計的策略。
一、以本為本——關注課后習題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預習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一下課文的生字新詞,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深入課文,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漫游一番,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形成對課文的總的印象,這樣就能為課堂上深入學習、理解課文做好鋪墊。因此,我們必須以本為本,特別是關注課文后面的習題,因為這些習題大多就是文章的要點所在。
例如:六年級《煙臺的海》一文,課后有這樣的習題:“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煙臺海上景觀的?請你當一回小導游,介紹一下某一季節煙臺的海。”根據習題與文章要點,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預習題:①文中寫了幾個季節煙臺的海?②哪一個季節煙臺的海寫得最具體、最生動?③文中寫煙臺的海四季景觀,為什么還要寫人呢?第一道預習題意在讓學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第二道預習題則明確了本文的學習重點。第三道預習題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受本文寫作上的特點。通過這一組預習題,大多數學生就能夠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明確了學習要點,為下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領悟寫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再如:《盧溝橋烽火》一文,課后有這樣一道習題:“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根據習題要點,我設計了以下預習題:①找出“盧溝橋事變”的具體時間;②課文寫了敵我雙方哪些變現?作者寫敵我雙方用詞有什么不同?通過這樣一組預習題,促進了學生的有效預習,預習與課堂教學之間的墻壁就打通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必然大大提高。
二、溫故知新——關注新舊聯系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適當地聯系舊知,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揭示新舊知識的異同,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舊知,更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深化和發展。在預習題的設計中,注重新舊聯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學習寓言故事《螳螂捕蟬》之前,我考慮到學生學過了一些類似的寓言故事,雖然不同年級學習寓言故事的要求不同,但是寓言故事的表達方式基本相同,于是設計了這樣的一道預習題:“回憶以前所學的寓言故事,想一想以前學的和現在這篇文章表達上有什么相似或不同之處。”學生首先回憶一些寓言故事的梗概和蘊含的道理,然后再來仔細思考這篇寓言故事中的寫作特點。這樣既復習了舊的知識,又初步感受到了新課文的寫法,一舉兩得。
再如《學會合作》是一篇演講稿,教學時我布置了這樣的預習題:翻閱資料,回憶舊知,演講稿有哪些特點呢?同時閱讀《陶校長的演講》。在復習陶校長的“每天四問”的過程中,重溫演講的特點和魅力,既要擺出觀點,又要擺事實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樣的預習,有效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習掌握新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樂在其中——關注學生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生特別容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所吸引,如果預習題過于單一,他們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容易產生厭倦感。如何在預習階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思考。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形式多樣化的預習題,可以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對所學課文充滿學習期待,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
不同的教學內容,布置的預習題形式也應有所不同。學習優美的詩歌散文,可以讓學生交一份“朗讀作業”,利用復讀機等設備錄下自己為課文所配的朗讀,讀出節奏,讀出音律美;學習《草原》,可以布置學生搜集草原的風景圖畫,做一次“剪貼作業”,為進一步學習、欣賞課文中的優美語句做鋪墊;學習《只揀兒童多處行》,可以讓學生讀讀冰心老人的《寄小讀者》和《再寄小讀者》,感受一下這位世紀老人對祖國少年深切的關懷;學習《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方面可以引導孩子走進大自然,去觀察身邊奇特的自然現象,另一方面可以推薦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讓學生們翻看《上下五千年》,找找讓人感動的故事和人物,寫寫自己感想……形式不一的預習,改變了以往預習的機械和繁瑣,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寫寫中,漸漸走近文本,走近作者,這樣的預習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四、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差異
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而具體落實到各項語文實踐活動中就必須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預習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對一些學困生而言,要完成所有語文預習題,要求偏高,可對一些學習優秀生來說,要求又偏低。于是,我對預習作業進行分層,允許部分學生自主選擇預習題,甚至自創預習題。優秀生與學困生的語文預習題應該是有所區別。比如,預習《詹天佑》有三項預習要求: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會給生字組詞;②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③查閱資料,了解京張鐵路修筑的背景。學困生可以量力而行,做最基礎的前兩項,多做給予表揚。學習優秀生要完成三項內容并自創預習題給予表揚。這樣做,促進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預習中來,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依據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語文預習題還可以分為基礎類、發展類、提升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選擇不同內容的預習作業。學困生,他們最需要的是夯實基礎知識,可以選擇“基礎類”預習題,如抄寫生字新詞,查字典理解詞語,摘抄精彩語句等。大多數學生可以選擇“發展類”預習題,比如弄清生字新詞在文中的含義,讀課文時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等。那些優秀生,可以選擇“提升類”預習題,比如在課文中寫感悟,收集資料,拓展閱讀。不同層次的預習都要根據預習要求給予相應的評價,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激勵及督促的作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語文教學中的第一步,語文預習題的設計是完成語文預習任務的重要一環。只有關注教材、關注學生,創造性地設計語文預習題,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