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萍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用提問的方式來刺激學生言語反應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主要形式。它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盛行的“以學生為主體”的主流教學模式中,課堂提問更是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大多數教師實踐著用提問來實施課堂教學,但實際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課堂提問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問題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針對不同的課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問;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
【關鍵詞】有效提問 問題設計 啟發思維 提問時機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57-01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一直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目前,教師對課堂提問的有關問題缺乏思考和研究,導致課堂提問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有的課堂提問低效甚至無效。下面筆者就英語課堂提問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1.課堂提問的作用
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有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1啟發學生思維,進而能主動學習。
教師運用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或他們的社會、生活實踐體驗,設問啟迪學生,使教材與學生已有的知識關聯起來,形成新知識。
1.2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布魯姆·喬伊斯說過:“教會學生獨立思考,我們就給了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闡述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能要求學生放棄一切活躍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種結論。”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無疑是體現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
1.3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
講授新課之后鞏固提問,是反饋教學的常用方法之一。教學過程不是直線式的,由于學生的“課堂接受”不同,新課之后的檢查提問是必要的,以此來了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或“補火”。
2.課堂提問的類型
教師課堂提問有許多不同的類別。《課堂有效提問方法》一書中,作者根據布魯姆(Broom)關于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由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組成的理論,把教師提問分為以下六種:
2.1認知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說出記憶型的知識概念、原理。
2.2理解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對比。
2.3應用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進行判斷或交際。
2.4分析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通過分析,弄清事物之間的關系或事項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結論。
2.5綜合水平的提問——這類問題可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一種新的或創造性的方式組合起來,從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2.6評價水平的提問——這類問題幫助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作出判斷。
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的兩大基本類別:展示性(display)提問和咨詢性(referential)提問。展示性提問多用于操練低年級的詞匯。咨詢性提問是指教師尚不知道答案,學生也要經過尋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問。這類提問特別適合有一定的思想和認識的高年級學生。
3.問題的設計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教師在備課時準備的問題要能切中學生的要害,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生成新的問題。因此,問題的設計需要六個著力點:
3.1了解并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一種好奇心,求知欲望。
3.2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3.3培養學生的勇氣,讓學生敢想、敢說。
3.4要讓學生能夠產生新的問題。生成是課堂提問產生的最好效果。
3.5注意設置全局和突破重點的節點問題。
3.6在知識的省略和空白之處,設疑提問,鍛煉他們的想象力、聯想力,補充一些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4.把握提問時機
有效的問題像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水面,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更有利于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把握提問的時機尤為重要。
4.1新課導入時的有效提問
上新課時,如何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事。按教材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到遠,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地設計階梯式的問題。先提回憶性的檢查知識的問題,再拋出理解、運用創造知識的問題,從而達到認知從低級向高級的過渡。
4.2強化重難點知識時的有效提問
每節課都有它的重難點,所提的問題抓住了重難點,主要訓練內容也就抓住了。只有把這些重難點逐一突破,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才算完成。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①面向全班,先問再叫。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給所有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
②清晰明了,充分思考。發問時,語言要清楚明了。問題盡量一遍到位,以免養成學生不注意教師發問的習慣。
③及時評價,反饋意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對較難的問題遲遲不能回答,思維處于停滯狀態,或者回答不能一步到位,答得不夠全面、深刻、正確,這就需要教師適時而又巧妙地給予啟迪、開導、點撥,幫助他們突破停滯,獲得新的發展。
4.3過渡處的有效提問
教師在教學時,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既可以復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有利于突出知識的整體性。
總之,在教師有效提問的引導下,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回答踴躍,“厭學”、“拒答”、“亂答”現象明顯減少。教師能創造良的好課堂氣氛,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思想,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從而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高漲的學習積極性,相應的學習成績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