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確定工業企業速動比率必須要涉及到“存貨”數據。由于“存貨”數據是企業的“商業秘密”,國家統計局僅僅在《中國統計摘要》中公布了財政部快報1995—1998年、2010—2011年工業企業的“存貨”數據,其余年度再也沒有直接公布“存貨”數據,這給研究速動比率的合適標準帶來了不便。但文章通過國務院國資委統計評價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與存貨有關的其他數據推算出工業企業“存貨”金額,并利用西方“一比一原則”、我國1995—1998年存貨實際數據、2004—2007年存貨推算數據和2010—2011年存貨實際數據確定了我國工業企業速動比率的合適范圍在0.8—1.2之間,較恰當的標準是1.07。
【關鍵詞】 工業企業; 存貨; 速動比率; 合適標準
筆者曾經在《財務與會計》1995年第9期中發表的論文《論我國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中提出,我國工業企業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是1.6,同時,筆者確定了工業38個行業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在1.4—1.7之間。許多單位用了筆者的標準評價企業后,迫切需要筆者研究速動比率的合適標準。速動比率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速動資產是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后的余額。由于“存貨”數據是企業的“商業秘密”,國家統計局僅僅在《中國統計摘要》中公布了財政部1995—1998年、2010—2011年工業企業的“存貨”數據,其余年度沒有直接公布“存貨”數據,這給研究速動比率的合適標準帶來了不便。但筆者通過國務院國資委統計評價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與存貨有關的其他數據能夠推算出工業企業“存貨”金額,并由此確定速動比率的合適標準。
一、西方“一比一原則”的基本假設
在西方,一般認為,速動比率大于1比較理想,即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是1:1(稱“一比一原則”)以上為好。正是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能表現出流動性的純度,因而又稱“酸性試驗比率”。
西方“一比一”原則有兩個基本假設:一是假設流動比率大于2(稱“二比一原則”)比較理想(這僅僅是一個經驗數據,并沒有從理論上得到證明,卻很有應用價值)。二是假設存貨占流動資產的一半。具體推導過程如下:
設:流動資產為x,存貨為流動資產的一半即0.5x,流動負債為y,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x÷y≥2(為了簡化取2),流動負債y=x÷2=0.5x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x-0.5x)÷0.5x=1
速動比率大于1為好,是出于這樣的認識: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金額通常占流動資產的一半,剩下的流動性大的資產至少要等于流動負債,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才有保證。
二、我國存貨占流動資產比率的推算
我國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率要分以下兩步才能推算出來:
(一)收入存貨率的推算
收入存貨率是指存貨資金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計算公式如下:
收入存貨率=■×100%
上述公式中的“存貨”嚴格意義上講,應該是“平均存貨”,即用年初存貨加年末存貨除以2得出,但為了簡化,也可用“年末存貨”代替。
收入存貨率可以通過因素分析法進行推算。
收入存貨率=■×100%
=■×■×100%
=■÷■×100%
=收入成本率÷存貨周轉率
例1:我國國有工業企業收入存貨率指標的計算過程見表1。
表1中我國國有工業企業2004—2007年存貨周轉率累計平均數為5.5次,它采用了簡單平均的計算方法,即:
2004—2007年存貨周轉率累計平均數=(5.2+5.8+6.0+5.0)
÷4=5.5(次)。
表1中我國國有工業企業2004—2007年收入成本率累計平均數為80.5%,它采用收入和成本的四年累計數據計算,即:
2004—2007年收入成本率累計平均數=306 906.29
÷381 047.86=80.5%。
表1中我國國有工業企業2004—2007年收入存貨率累計平均數為14.6%,它直接采用四年的累計平均數據計算,即:
2004—2007年收入存貨率累計平均數=四年累計的收入成本率平均數÷四年累計的存貨周轉率平均數=80.5% ÷5.5=14.6%。
從表1計算結果可見,我國國有工業企業2004—2007年收入存貨率累計平均為14.6%,即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需要占用14.60元的存貨資金。這一占用水平比1995—1998年累計平均水平27.3%降低了12.7個百分點,詳見表2計算數據。
需要說明的是,2000—2002年,我國1 304家上市公司收入存貨率三年累計平均為13.8%(數據取自中國礦業大學朱學義教授上市公司數據庫);2007年,我國1 521家上市公司存貨占用率為18.0%(利用CCER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中數據計算得出)。研究速動比率間接選擇收入存貨率仍然取14.6%為好。
(二)存貨占用率的推算
存貨占用率是指存貨資金占用流動資金的比例。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占用率=■×100%
上述公式中的“存貨”可以是“平均存貨”(即用年初存貨加年末存貨除以2得出),也可以是“年末存貨”;“流動資產”可以是“平均流動資產”(即用年初流動資產加年末流動資產除以2得出),也可以是“年末流動資產”。
存貨占用率可以通過下列因素分析法進行推算。
存貨占用率=■×100%
=■×■×100%
例2:我國國有工業企業存貨占用率指標的計算過程見表3。
從表3可見,我國國有工業企業2004—2007年流動資產周轉率累計平均為1.68次,存貨占用率累計平均為24.7%,即每百元流動資產中存貨占用24.70元的資金。這一占用水平比1995—1998年累計平均水平34.3%降低了9.6個百分點,見表4計算數據。
需要說明的是,2000—2002年,我國1 304家上市公司存貨占用率三年累計平均為20.0%(數據取自中國礦業大學朱學義教授上市公司數據庫),2007年,我國1 521家上市公司存貨占用率為35.3%(利用CCER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中數據計算得出)。
三、我國工業企業速動比率合適標準的確定
(一)按西方“一比一原則”推算
首先,假定我國工業企業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是1.6(朱學義《論我國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財務與會計》1995年第9期第29—32頁);其次,假設我國工業企業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例是50%;最后,設流動資產為1.6,流動負債為1,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存貨÷流動負債)
=(1.6÷1)-(1.6×50%÷1)
=1.6-0.8
=0.8
(二)按我國1995—1998年實際存貨占用率推算
首先,假定我國工業企業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是1.6;其次,假設我國工業企業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例是34.3%(見表4);最后,設流動資產為1.6,流動負債為1,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存貨÷流動負債)
=(1.6÷1)-(1.6×34.3%÷1)
=1.6-0.5488
≈1.05
(三)按我國2004—2007年推算的存貨占用率估算
首先,假定我國工業企業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是1.6;其次,假設我國工業企業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例是24.7%(見表3);最后,設流動資產為1.6,流動負債為1,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存貨÷流動負債)
=(1.6÷1)-(1.6×24.7%÷1)
=1.6-0.3952
≈1.20
(四)按我國2010—2011年實際存貨占用率推算
據財政部快報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1月存貨總額為67 248.3億元,流動資產合計278 190.7億元;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存貨總額為78 504.4億元,流動資產合計323 398.3億元。將2010年數據換成全年數據 (67 248.3÷11×12=73 361.78;278 190.7÷11×12=303 480.75),再和2011年數據合計計算的存貨占流動資產合計的比率為24.2%。假定我國工業企業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是1.6(設流動資產為1.6,流動負債為1),則: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存貨÷流動負債)
=(1.6÷1)-(1.6×24.2%÷1)
=1.6-0.3872
≈1.21
(五)綜合確定合適的速動比率
根據以上推算,我國工業企業速動比率的合適范圍在0.8—1.2之間。如果將四個計(推)算結果進行綜合(采用算術平均法),則:
我國工業企業合適的速動比率=(0.8+1.05+1.2+1.21)÷4=1.065≈1.07
四、我國速動比率數據的實際考察
例3:我國全部國有企業2004—2007年速動比率情況見表5。
從表5計算結果可見,我國全部國有企業2004—2007年速動比率全行業優秀值為1.453、良好值為1.087、平均值為0.770。
2000—2002年,我國滬深市1 304家上市公司三年累計速動比率為0.92(數據取自中國礦業大學朱學義教授上市公司數據庫),2007年1 521家上市公司速動比率為0.69(數據取自CCER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
對照上述實際數據,筆者認為,我國工業企業速動比率的合適標準為1.07,是高于工業行業平均值以上的一個“較好值”范圍。它僅僅是工業行業的趨向數值,各個工業企業不一定完全和這個數值一致(這種不一致不能說明該企業資金結構不好),但偏離這一趨向數值過大,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分析。一個企業合理安排好各項資金的結構,會產生良好的績效,這已被實證研究所證實。南京大學會計與財務研究院高大鋼2010年在《經濟問題》第8期上發表的《償債能力指標存在通用標準嗎?——來自滬、深股市的經驗證據》文章說,“實證研究的結論表明除現金債務總額比以外均存在適度的區間,在適度區間內各項財務能力與長、短期償債能力處于一個較均衡的狀態,此時的各種財務能力協調發展,由此我們把各適度區間和該區間內樣本的均值視為我國上市公司各項償債能力指標近期的通用標準或經驗數值”。
【參考文獻】
[1] 朱學義.論我國流動比率的合適標準[J].財務與會計,1995(9):29-32.
[2] 朱學義.會計改革熱點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111-112.
[3] 朱學義,李文美,劉建勇,等.財務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52-253.
[4]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132.
[5]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