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和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我國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對外貿易的依存度不斷提高。本文從對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出發,通過對現狀的分析認識,提出未來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西部地區 對外貿易 發展現狀
一、我國西部地區的貿易發展現狀
通過對近幾年我國西部內陸地區的進出口總額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總體水平呈現出上升趨勢,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也在逐漸加強。然而,相比我國其他省份和地區,尤其是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一帶,西部的貿易狀況還是相差甚遠。顯而易見,這和當地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西部地區位于我國偏遠的邊疆地帶,首先自然環境惡劣,導致經濟基礎薄弱;另外,國家的一些政策也難以照顧到這些地區,幾方面的原因使得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趕不上中東部地區的發展步伐。
從整體上看,我國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的狀況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貿易商品結構不合理。通過對西部地區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分析發現,西部地區在貿易結構上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為輔的方式,這說明西部地區還存在加工產品初級化、附加值低和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等特點。第二,外貿人才缺乏,導致貿易成效不顯著。西部地區地處我國偏遠內陸,除少數平原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環境艱苦。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一種說法將西部地區稱之為“新西蘭地區”,尤其是那些即將或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更是“聽聞這些地方而色變”,最終的結果是這些地區得不到專業人才的支撐,技術更新和管理體制創新得不到保障。對外貿易企業要想得到長足發展,在營銷、策劃、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資源,離開人才和信息的堅強后盾,外貿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就很難得到保障。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西部地區的外貿人才理論知識欠缺、業務水平有限、在處理實際事務中缺乏競爭力,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資源的充分配置,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第三,對外貿易中缺少發達的中介機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西部地區的貿易水平在逐年好轉,從長遠來看,進出口狀況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苗頭,政府也表現出了高漲的興致來促進這一狀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轉化。但是,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專業人才的缺乏以外,有效的中介組織也是西部地區貿易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制約點,由于缺乏有效的中介組織,尤其是缺少能夠提供對外貿易所必須的技術和信息的服務機構。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信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企業和商家來說,誰能掌握最新的市場訊息動態,誰就最有可能占領市場先機。地理閉塞,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區,企業間沒有很好的建立合作關系,大多數進出口企業都是單打獨斗,各自為陣,更談不上形成產業內企業間的規模經濟和專業化協作。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發展對外貿易更加需要技術完善和信息對稱的服務機構來幫助企業做出決策。第四:嚴重的貿易壁壘。貿易壁壘就是我們常說的貿易障礙,不管是小范圍內的商品貿易還是國際間的貿易往來,貿易壁壘是普遍存在的。它主要是指在貿易過程中由于人為原因所出現的各種限制措施。過去,利用商品的數量和價格設置的貿易壁壘是最常見的,而近年來逐漸被信息和技術壁壘所代替,而技術落后正是西部地區的發展的“瓶頸”。如果,西部地區在今后的貿易發展過程中,不能建立有效的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逐漸減少或者逐步消除各種貿易壁壘,貿易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的損失越來越嚴重,整個處于不利地位。
二、我國西部地區的貿易發展發展對策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同時出現的。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到了我國西部地區的貿易現狀,由此我們可以預測未來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發展必定要走的路子,這是在當今社會這個大背景下西部地區要做出的戰略選擇。
1.加強政策指導,完善政府的貿易政策和服務體系
西部地區的地理區位是造成政策落后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要把加強政策指導,建立制度保障放在首位,并在市場準入、法制建設、金融政策、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基礎服務設施和服務環境的改善,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走進來,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蓬勃發展,當發展到一定程度甚至能夠吸引外國資金、技術、人才進入到這些地區,從而達到優化本地區產業結構、貿易進出口結構調,引導地區經濟向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2.實現“走出去,請進來”戰略
西部地區位于我國的邊緣地帶,與外國領土接壤,貿易往來也較多,這種地緣優勢為發展邊境貿易提供了先天優勢,比起經由中部地區到達東部地區出海繞行,有靠近市場減少運費的優勢。另外,西部地區生活著不少少數名族,他們與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的居民在宗教、語言和習俗等方面有著許多共同點,這極大的方便了相互間的貿易對話,減少了進入對方市場的障礙。在實行“走出去”的同時,也要“請進來”,即把外面先進的技術設備、人才資源吸引到本地來為來經濟的發展服務,從而實現從成本競爭到知識競爭的轉變。
3.重視品牌的建立與發展
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資源,是我國名族特色物品的產地,在對外貿易過程中,這些地方應大力發展優勢資源,并通過對初級產品的深加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這種方式也能改善貿易結構,以使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發展對外貿易,企業由來都重視品牌的商業價值。西部地區的品牌意識淡薄,一味靠數量取勝的觀念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這是經濟停滯不前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創建品牌,是西部地區必須邁出的一步,對西部地區貿易狀況的改變,有著里程牌意義。
總之,在當前全球化進一步深入、各國各地區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情況下,西部地區要從全局出發,增強開放意識,通過政策的調整和服務的改善促進當地對外貿易的發展,進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使小康社會的目標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吳凱 等.論對“綠色壁壘”的法律對策 [會議論文]2009年我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2009年
[2]楊衛明 等.淺談加入WTO對我國環境的影響 [期刊論文]《油氣田環境保護》,2010年
[3]羅瑩 等.從食品安全問題談國際貿易中的非關稅壁壘 [期刊論文]《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