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

摘要:從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發展狀況入手,對高校預算執行范圍進行了界定;結合實際工作,探討怎樣開展、實施高校預算執行審計,并建立了高校預算執行審計報告的模板。在此基礎上,對如何使審計成果發揮最大效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高校;預算執行審計;實施;報告
中圖分類號:F23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2-0135-02
1995年是我國審計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審計法的實施,預算執行審計工作的開展,開創了我國審計工作的新局面,成為中國國家審計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由此,對同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成為審計部門一項經常性和持久性的審計任務。
內部審計雖與國家審計不同,但是在1995年審計署頒布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明確了內部審計機構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國家教委根據法律法規,于1996年頒布了《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指出預算執行審計是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任務之一[2],并制定了《高等學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實施辦法》。這些法律規章制度,為高校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并在內部審計工作中開展預算執行審計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業務依據。近幾年,上述法律規章制度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制度依然明確指出,預算執行審計是內部審計的最優先對。
國家教委審計局在1994年末對委屬高校發出通知,要求委屬各高校對1994年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審計工作由教委審計局委托各校審計機構進行,委屬高校因此率先實行了“同級審”[2]。1995年后,審計署、教育部(原國家教委)頒布了一系列有關預算執行審計的規章制度,來指導和考核高等學校的內部審計工作,預算執行審計在高校開展起來。
這是一個新的審計課題,其中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研究人員和高校內審人員對高校預算執行審計進行了有益的探討,鄧方蘭《淺析高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的主要內容》;呂靜新《論高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張國英《論加強高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等,對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主要內容、方式、范圍、開展的重要性等做了研究。隨著教育審計的發展,近幾年,強調對高校預算執行情況的績效審計,要求重點對高校預算執行的經濟性、效率性及效果性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和考核。
據我們課題組在全國范圍選取有代表性高校調研,目前系統地、連續開展預算執行審計的高校并不多;而由于歷史原因,教育部直屬高校開展預算執行審計較好,其他一些部屬高校、地方高校甚至都沒有開展此項審計。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是對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范圍、實施的方式和對審計報告的應用等方面加以闡述。
一、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范圍
目前,高校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根據高校辦學特點及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歸納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范圍。
1.在對象方面,凡是校內涉及預算經費核撥使用的各級部門、學院或中心等均應包括[3]。應特別關注掌握總預算管理權的部門、掌握部分專項預算管理權的部門、年度預算經費使用比例達到或超過高校年度預算總額一定比例的部門。
2.從資金來源方面來說,所有包括在預算管理的資金均在預算執行審計的范圍中。主要有:(1)預算教育事業費。包括日常公用經費、工資福利、資本性支出等[4]。(2)各種專項經費。對專項經費政府或撥款方一般都指明用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高校的各種專項經費越來越多,如國撥基建項目專項資金、高校的“211”、“985”工程等專項經費等[3],是預算執行審計的一個重點。(3)納入預算管理的各種收入、支出等經費。包括學費收入、投資收入、房租收入等[5]。(4)其他。
二、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實施
高校預算執行審計的程序跟一般審計程序相似,在此不再贅述,但預算執行審計也有其特點,下面結合實際工作談談在實踐中常用的做法。
1.循環審計模式。一般在財務決算完成后進行預算執行審計,對照預算的完成情況做出評價,多為事后審計,審計時違規違法或低效益行為可能已經發生,難以糾正或者糾正需要付出較大經濟代價,加劇了資金利用的低效性[6]。
高校內審部門對預算執行情況可以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相結合,一年一小審、三年一大審的循環審計模式。在預算編制階段事前介入,了解預算編制和調整情況,對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可行性、測算依據進行評估;在第三、四季度對本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期中審計,了解預算執行進度并對照階段性目標進行評價,及時提出問題和改進意見;在上半年內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進行審計。由此,可以在審計時間上做到全程連貫性審計[6],突出審計的時效性,也能提高預算執行效率。事前、事中審計,一般采取審計調查的形式進行。
2.審計的重要性原則。隨著高校的規模越來越大,經費來源也多樣化,在這種形勢下,高校預算的編制、執行和管理業務也是越來越擴大化,甚至覆蓋了學校財經工作的各個方面。如果每年都按照所有的程序開展預算執行審計,那么單靠內審部門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
高校內審部門可以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學校的具體情況,結合內部控制測評來確定每一次預算執行審計的一般內容和審計重點。如可以對校級預算編制、調整情況,收支預算完成情況,結余情況進行例行審計[7];而每一年的審計重點可以具體到突出專項經費使用情況、往來賬戶審計、部門經費使用情況等不同方面,既全面又有重點而且能保證審計效果。
3.預算執行審計的外包。預算執行審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高校內審部門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力、占用大量的審計資源來進行。如果連續地開展預算執行審計,勢必會影響其他財務類審計工作的完成;而且有的高校因為審計資源的配置、審計執業能力的缺乏,預算執行審計開展不起來。
因此,高校在建立本校預算執行審計等制度之后,可以考慮委托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預算執行審計,促進學校的管理和財務目標的實現。
三、高校預算執行審計報告及成果運用
1.報告的框架。預算執行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包括工作簡況,預算執行結果,審計評價,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一方面,審計工作的嚴肅性要求報告中的基本情況要清楚,財務數據要準確,審計評價要客觀,存在問題要突出,審計建議要可行;另一方面,審計報告的權威性要求寫入報告的問題事實清楚,政策法規依據準確,語言修辭規范,審計定性準確[8]。
2.如何使審計成果發揮最大效用。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的成果,而要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學校主要領導要及時審閱提交的審計報告,對報告中提出的審計意見和管理建議要有明確的書面意見,并交學校有關部門和人員落實和處理。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并采取切實措施,防止問題再次發生。對重大違規事項,要依照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2)學校有關部門和人員要根據校領導批示和審計報告提出的審計意見和建議,認真進行落實和處理,并將落實和處理情況及時反饋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對落實處理情況,進行督察和后續審計。
(3)學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報告應在校長辦公會和學校中層干部會上公布;年度決算審計結果應當向學校職工代表大會報告,甚至應該考慮公示。部門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報告,應在有關部門范圍內公布,并作為學校對有關部門年度考核和部門負責人履行經濟責任情況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
高校預算執行審計十分重要,可以促進學校加強預算管理,使高校領導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制定和調整相應的制度,優化學校財務管理環境;甚至也能使國家及時地修正某些不適合的政策,協調各區域、各高校的各種投資比例關系。當然,要想使預算執行審計得以順利開展,發揮效用,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 李金華.談預算執行審計工作[J].審計月刊,2001,(8).
[2] 張海蘭.論高校內部審計的特征及發展方向[J].教育財會研究,2007,(1).
[3] 章新,劉長蘭.高校開展部門預算執行效益審計的認識與思考[J].新會計,2009,(4).
[4] 郝菲.財政教育支出問題與對策[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
[5] 李雄平.高等學校收入的分類及規范化管理[J].會計之友,2010,(30).
[6] 毛綺.高校預算執行績效審計實踐模式研究[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9,8(4).
[7] 孫智蔚.芻議高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J].商業會計,2008,(8).
[8] 陳暉.論如何搞好高校預算執行情況審計[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6).[責任編輯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