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晟
[摘 要]高職會計教育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教學目標,會計實訓教學對于實現這一目標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實訓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就實訓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實訓教學 教學改革 教學創新
會計實訓教學應該以會計實際操作為主要內容。目前我國的會計專業課程主要有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中國稅制、納稅籌劃以及財務管理等。教學內容比較龐雜,而實訓教學有缺乏系統化,因此對于學生而言,要想掌握好會計專業知識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也是加強實訓教學質量的意義所在。
一、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會計實訓教學的內容一方面脫離實際的工作經驗,另一方面脫離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因此,實訓教學的教學改革首先是教學內容的改革,選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比盲目追求高難度的教學內容更為實際。因此,對于授課教師而言,在教材的選擇上要下功夫。
1.掌握基本的概念以及原理 作為教師首先要掌握要會計專業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原理,這是開展實訓教學的前提與基礎。教師應該了解和掌握一線的財會知識,而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對于借貸關系以及會計賬戶之間的聯系要有足夠深入的認識,這樣才能夠給予學生具有實際意義上的指導,而不是紙上談兵。我們認為在教學計劃的設置上,可以將《會計基礎》作為首先學習的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宏觀上對會計專業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同時,《會計基礎》的教學不能夠停留在理論化教學的階段,而是在實訓的過程中不斷地分解與穿插,讓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掌握理論。
2.在實訓過程中不斷提升實務技能
會計實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好會計專業知識以及技能,例如憑證、賬簿的填寫等。因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后,就應該開始實訓操作,但是這種操作不是脫離理論的操作。《會計基礎》仍舊可以作為實訓中必要的參考內容。安排必要的課時,進行企業模擬賬務的處理,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財務管理技能,對于會計工作的流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
3.熟練實訓的流程,加速教學模式的創新
掌握實訓操作流程是實訓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必須在課時上予以充分的保障,同時也要反復地開展相應的訓練。因此在教學的內容上必須有所突破,這樣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訓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按部就班,這樣容易形成課堂教學的模式化,從而失去的實訓的特色。具體的工作中充滿了各種突發的時間,只有讓學生產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才能夠達到實訓的目的。同時,實訓教學為教育與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學生與教師有了更多的互動。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增加一些課堂教學中沒有的教學內容,例如企業財務實際的操作案例。這樣可以提高實訓教學的含金量,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提升其思考能力。實訓教學還可以增加情境化,例如將一些具體的問題,變成一場招聘面試活動,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是增強學生應變能力的機會。由此可見,實訓教學應該是綜合性、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思考與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的記憶上。
二、加強師生溝通,形成教學互動
教學活動是一種交流活動。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在學,同時教師也在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產生一種極為親密的關系,這種關系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藥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穿插教材上所沒有的實務內容,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而言是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的。要做好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對于實務工作有著深入的認識,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受到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三、重視專業技能,適應社會需求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僅僅掌握會計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同時,會計專業本身是實務型專業,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實干的人才。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突顯出其實務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畢業時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工作。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會計專業的教學不應該沿用傳統的課堂模式,而是應該以實訓為主。
在實訓的過程中,可以與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掛鉤,將會計資格考試的內容融入到教學之中,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從而順利就業。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將中繼財會的課后作業與會計資格考試的練習聯系起來,編寫適合學生學習的題庫,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形成應對考試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技能證書對于學生通向職業之路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忽視相關的內容。
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由于會計政策的變化非常大,而目前的教材缺乏及時的反饋,所以在選擇的教材的時候,一定要顯示出及時性。但是,目前缺乏專業的教材編寫機構,因此學校應該與企業加強合作,將一些實務操作經驗融入到教學之中。實訓教材不同于一般的理論教材,應該由學校根據教學情況自行編訂。這樣才能夠確保實訓教學的有效性。
五、設置科學的實訓課程
實訓課程應該形成一定的科學體系與科學層次,我們認為科學的實訓課程可以分三步實施:
第一步:在會計基礎課程4-6個課時之后,可以開始實訓練習,實訓的時間基本上安排在課程學習完畢之后。教師可以用一些較為簡單的企業模擬賬套,讓學生對于會計賬務憑證的處理與會計憑證的登記有初步的認識;
第二步: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課時可以安排中級財務會計的實務操作。理論與實踐應該保持同步。可以安排從事理論教學的老師同時擔任實訓教師,這樣可以確保教學的質量與進度。
第三步:安排會計手工模擬實習訓練,可以采用企業常用的賬套,進行賬務處理實訓活動。同時,創設企業賬務處理的情境,讓學生的操作更加具有真實性與有效性。實訓結束完畢后,可以安排學生進入大型企業,或是會計事務所實習,從而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六、結論
高職會計實訓教學只有通過教學改革,才能夠真正實現其教學目標,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學活動應該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
參考文獻:
[1]吳韻琴. 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J]. 中國證券期貨, 2011,(06)
[2]張宗強. 論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施[J]. 河北廣播電視大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