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冶琦
【摘要】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的基礎,將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財務分析三者相結合,從財務視角對核心競爭力進行量化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以全面反映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于乳品企業對自身核心競爭力做出準確的判斷。
【關鍵詞】 乳品企業; 核心競爭力; 主成分分析法
“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后,如何重拾消費者信心,應對外國乳品企業的挑戰,成為我國乳品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依據核心競爭力理論,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不斷發展,就必須正視自己的競爭優勢,培養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使得乳品企業能夠方便、快捷地判斷自己具有的競爭力。
一、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的意義
核心競爭力理論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發表在《哈佛商業周刊》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文中被廣大經濟學者和管理學者及實務界學者所認同的。結合核心競爭力理論和乳品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乳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的奶源、技術、管理、市場營銷、品牌、環境等資源要素經過有效整合而形成的、能夠創造更大顧客價值的、支撐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資源與能力的有機組合。“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后,面對大舉搶灘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的挑戰,客觀上要求我國乳品企業必須明確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位置,對企業核心競爭力作出及時、正確的評價,由此找出與國外競爭對手的差距,制定行之有效的提高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競爭戰略。
二、財務視角下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企業核心競爭力由企業資源、能力及企業所處的環境共同決定,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企業所處的環境因素,一般為企業的宏觀外部因素,比如市場因素、政府行為等,企業對這些因素干預能力較小,或者只能被動承受,本文對此不做過多討論。本文重點研究對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乳品企業具有較大主動性的影響因素,即乳品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這也是影響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在決定因素。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體現在把握評價指標內涵的正確性、指標體系設計的完備性、數學處理方法的邏輯嚴密性以及參量因素分析的準確性等幾個方面。
2.可比性原則。可比性要求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應具有普遍的統計意義,在保證評價目的可實現的情況下,指標計算口徑保持一致,應易于進行同類比較和排序,指標不僅縱向可比而且橫向可比。
3.可操作性原則。可操作性是在滿足評價目標需要的前提下,從實際情況出發,評價指標數據來源要易于采集,對于不能直接得到的指標數據,其計算方法也不宜過于繁瑣。這樣不但有助于降低評價成本,也利于提高評價效率。
4.定量指標為主原則。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需要以定量指標為主,通過量化的表述,給人以直觀、清晰的印象。并且其指標數據都應該是可以從國家及行業公開的資料中獲得,以此來保證評價數據的可靠性和說服力。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鑒于上述原則,依據核心競爭力的本質并結合乳品企業的特點,本文從財務角度設計了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三、財務視角下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的構建
(一)主成分分析法評價模型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首先是由英國的皮爾生對非隨機變量引入的,而后美國的數理統計學家赫特林在1933年將此方法推廣到隨機向量的情形。其基本思想是將實測的多個指標,用少數幾個潛在的相互獨立的主成分指標(因子)的線性組合來表示,構成的線性組合可以反映原多個實測指標的主要信息,使得分析與評價指標變量時,能夠找出主導因素,切斷相關的干擾,作出更為準確的估量與評價。主成分分析法對原始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使得各財務比率之間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同時,根據各主成分的貢獻率來確定各主成分在預測函數中的權數,解決主觀賦權問題,使權數的確定具有客觀性、科學性,而且全部數據處理和圖表處理均可通過SPSS軟件來進行。
(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評價的步驟
1.設原始數據X1,X2,…,Xp的樣本觀察矩陣為X,即:
其中,P表示財務指標變量數,n表示樣本數;Xij表示第i個樣本的第j項指標變量值。
2.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因為原始指標數據之間存在著量綱、數量級上的不同,所以必須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即轉化為均值為0,方差為1的無量綱數據。處理方法如下:
其中:
3.建立標準化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
利用標準化后的數值計算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得到相關系數矩陣:
式中,rkj為指標i與指標j的相關系數:
4.求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λ1≥λ2≥…≥λp,以及對應特征向量μ1,μ2…μp,特征值的大小反映了各個主成分在描述對象上所起的作用。
5.利用特征值求得各主成分貢獻率及累積貢獻率,確定主成分的個數
在實際評價中,通常只選取其中m(其中m
6.寫出主成分,并解釋主成分的經濟含義
確定了選擇m個主成分之后,關鍵的一步是要對主成分做經濟解釋,即要對各主成分賦予新的意義,給出合理的解釋,這個解釋應該根據主成分的計算結果結合定性分析進行。為了賦予主成分更為合理的經濟解釋,將因子載荷矩陣按照方差最大法進行旋轉,以建立因子載荷矩陣。因子載荷量揭示了主成分與原變量之間關系的相關程度,利用它來解釋主成分會更為確切。
7.構造綜合得分函數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占方差累積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因子綜合得分函數,得出各樣本的綜合得分。
根據該函數計算出綜合得分,并可進行排列名次。
主成分分析模型在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中可以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應用。橫向比較,即將同一時期我國不同乳品企業的指標代入綜合評分函數式,計算得到的綜合評估分值,再對綜合評估分值按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分值越高代表核心競爭力越強,相反,則越弱。縱向比較,是選擇同一乳品企業不同時期的指標計算綜合得分,可反映該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變化情況與變化趨勢。
四、財務視角下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樣本的選取
本文選取了目前在A股上市的三家乳品企業,即伊利股份(600887)、光明乳業(600597)、三元股份(600429)為評價對象。
(二)數據的收集與處理
以三家公司的2009—2011年的數據為主要的數據來源,數據的選取分別來自于公司年報、中國奶業年鑒和網上資訊,為避免某一年份指標的異常影響評價的合理性,本文所有的數據均采用三家企業近三年的平均數,將所收集整理的數據按照指標體系進行計算,得到三家企業的各指標具體值如表2。
1.首先,對這14項財務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經過標準化處理的指標數據如表3所示:
2.利用spss統計軟件計算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從數理邏輯關系上證明以下所選取的主成分,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標準選擇主成分因子,可利用spss軟件自動完成,程序運行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和圖1可以看出前兩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就達到了100%,則取m=2,即取2個主成分來代替原來的14個評價指標,這2個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占到了原來的100%,足以提供原始指標的信息。
3.對所選主成分的解釋:
為了便于解釋主成分F1,F2的經濟意義,用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旋轉后的因子載荷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旋轉后的主成分因子載荷較為集中,證明旋轉是成功的。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在科研經費投入比例、市場占有率、顧客忠誠度和存貨周轉率上的因子載荷值較大,從中不難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了創新能力、營銷能力與管理能力;第二主成分F2在總資產、營業收入、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和奶源控制力的載荷較大,所以第二個主成分反映的是企業規模、獲利能力與可持續增長能力。
4.列出主成分公式:
5.將上述三家企業標準化后的各指標數據代入主成分公式,分別得到三家企業兩個主成分的得分,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加權平均,得到綜合得分公式:
(三)三家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的結果
將數據代入上式中可以得到伊利股份、光明乳業、三元股份的綜合評分及名次,見表6:
綜合得分為正即代表該企業競爭力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綜合得分為負即代表該企業競爭力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由此可以看出,伊利的競爭力最強,光明其次,競爭力最弱的就是三元,這和當前實際情況是相吻合的。需要指出的是,這個評價是靜態的,反映了乳品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的核心競爭力水平,判定某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強弱不僅要看它當前的狀況,還要看它的后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32—48.
[2] 姚艷,索志林.乳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6):38.
[3] 馮國生,呂振通,胡博.SPSS統計分析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4] 孫國磊,唐海燕,黃興健.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我國乳品企業品牌競爭力的評價[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1):45—46.
[5] 袁巖.淺談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價值工程,2006(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