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艷



[摘要] 目的 探討高血壓對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采用MMSE及ADL對2007年2月~2011年7月初診為老年高血壓患者1 209例及對照組972例進行分析。 結果 兩組MMSE得分,男高于女,已婚者高于獨居者。隨著年齡增長,得分逐漸降低(P < 0.05)。隨著受教育程度增加,MMSE得分顯著上升。研究組ADL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日常生活依賴程度較高。年齡、舒張壓、餐后2 h血糖、膽固醇等因素在認知功能正常組與異常組之間存在差異(P < 0.05)。 結論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均與老年人認知功能得分關系密切。
[關鍵詞] 高血壓;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調查
[中圖分類號] R544.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9-0005-03
認知功能(cognition)是大腦高級皮層功能的重要內容,是熟練運用知識的能力[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癡呆患病率增高,而認知功能嚴重受損則是癡呆的重要特征。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及多發病,發病率很高。隨著人們對老年癡呆認識的深入,高血壓作為血管性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認知功能障礙及癡呆的關系日益引起重視[2,3]。日常生活能力是人們為了維持生存及適用生存環境而每天必須進行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活動,即衣、食、住、行、個人衛生等基本活動。本研究選擇2007年2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初診為老年高血壓患者1 209例,探討高血壓對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2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診的初診為老年高血壓患者1 209例為研究組(所有患者均初診為高血壓),另以同期就診的未患有高血壓的老年患者97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研究組男724例,女485例,平均年齡(65.3±4.8)歲;對照組男653例,女319例,平均年齡(65.3±4.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認知功能檢查
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進行認知功能檢查[4]。該量表共30項題目,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及計算力、回憶、語言能力等。MMSE總分為30分,每項回答或操作正確得1分,總得分為0~30分,得分越高則認知功能狀態越好。
1.3 日常生活功能的測量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可全面、準確、迅速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日常生活能力,由軀體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ADL組成[4]。共有14項,包括兩部分內容:①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共6項:上廁所、進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②工具性ADL,共8項:打電話、購物、備餐、做家務、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藥和自理經濟8項??偟梅譃?4~56分,得分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能力功能越差。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血壓組一般特征與認知功能得分關系
兩組研究對象MMSE得分,男性均高于女性,已婚者高于獨居者(P < 0.05)。并且隨著年齡增加,MMSE得分逐漸降低,高齡組得分最低,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不同教育程度組的MMSE得分也不同,隨著受教育程度增加,MMSE得分顯著上升(P < 0.05)。腦力勞動者得分遠高于體力勞動者(P < 0.05)。高收入者得分遠高于低收入者(P < 0.05)。見表1。
表1 不同血壓組一般特征與認知功能得分關系(x±s,分)
2.2 兩組ADL和MMSE得分比較
研究組ADL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日常生活依賴程度較高(P < 0.05);而兩組MMSE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ADL和MMSE得分比較(x±s,分)
2.3 認知功能正常組和認知功能異常組各因素之間比較
1 209例高血壓患者中,認知正常組735例,認知損害組(記憶力較以前明顯減退,甚至出現癡呆癥狀)474例,相關因素比較見表3。年齡、舒張壓、餐后2 h血糖、膽固醇4個因素在認知功能正常組和認知功能異常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他因素如體重指數、高血壓病程、甘油三酯等在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高血壓病患者中,尿蛋白陽性173例,其余1 036例為陰性。高血壓病患者尿蛋白與認知功能的關系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所以蛋白尿不是認知功能正常與否的影響因素。
表3 認知功能正常組和認知功能異常組各因素之間比較(x±s)
2.4 高血壓患者相關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年齡、舒張壓、餐后2 h血糖和膽固醇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高血壓患者相關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
3討論
近年來資料表明,老年人高血壓對認知功能有影響。目前大量研究試驗證明,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及單純性舒張期血壓升高在對認知功能的損害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壓可引起大腦血管的重構,使大腦的調節功能受到損害,出現灌注異常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并引起神經纖維原變性及腦萎縮[5]。高血壓不僅使大中型動脈粥樣硬化加重,也是小動脈管壁玻璃樣變性的主要原因。在腔隙性梗塞常常可見白質病變;而白質病變,尤其腦室旁的白質病變常與智能相關。為此,筆者對一組有代表性的社區老年人進行縱向研究,探討血壓與認知功能變化的關系。65歲以上老年人的癡呆發病率達到5%。由表1可見,隨著年齡增長,每5年其發病率可增加一倍,MMSE得分逐漸降低,說明年齡與老年人認知功能得分關系密切。
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是最具影響的認知缺損篩選工具之一,在癡呆診斷中的敏感性為92.5%[6]。本研究中,有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MMSE評分明顯下降,男性均高于女性,已婚者高于獨居者,與正常組存在顯著差異(P < 0.05),且與年齡的增加呈反比。此外,不同教育程度組的MMSE得分也不同,隨著受教育程度增加,MMSE得分顯著上升,早期發育時如果缺少教育刺激中樞神經,可能導致神經突觸數量減少;而教育水平較高者中樞神經系統能力亦可能較高,使皮質突觸數量更多,從而抵抗認知功能減退,說明教育水平可反映神經功能,所以在MMSE量表測定時應結合受教育程度來進行綜合評定[7]。
日常生活能力是評價老年人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最近有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等都是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危險因素[8]。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組日常生活能力(ADL)依賴程度明顯高于非高血壓組,高血壓患者的腦血管意外及冠心病的發生率明顯升高,提示高血壓及其靶器官損害的防治對于保持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學者就已經提出尿微量白蛋白陽性是血管內皮廣泛損傷的標志,認為微量白蛋白尿是整個血管系統改變的征象,并認為是動脈病變的“窗口”,因為它是腎臟和心血管系統改變的早期指征[9]。近年有更多的研究結果支持了這一假說,即尿微量蛋白作為一種血管損傷的標志已得到共識。由于其臨床操作的方便及靈活性,被廣泛應用。微量白蛋白尿不僅是糖尿病并發癥早期診斷的指標,而且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血管相關疾病的進展、預測、治療效果評價等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可作為一項評價內皮細胞功能不全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可靠指標,提示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將明顯增加[10]。本研究高血壓病患者中,其中尿蛋白為173例陽性,其余1 036例為陰性。高血壓病患者尿蛋白與認知功能的關系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所以蛋白尿不是認知功能正常與否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通過對年齡及受教育程度校正后,發現高血壓與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之間存在正相關;隨著老年人平均動脈收縮壓的增高,其認知功能逐漸減退,即使MCI患者的平均動脈收縮壓水平已有顯著升高。
本研究還發現隨著血壓水平的增高,MMSE評分及ADL評分亦隨之下降。筆者認為可能與兩個因素相關:①對高血壓病患者而言,血壓越高,伴隨心、腦血管意外事件并發率越高;②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等可能是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危險因素。這也提示我們控制血壓及相關危險因素,可能改善或者延緩高血壓患者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衰減。
[參考文獻]
[1]王一塵,方根強,吳紅宇,等. 老年高血壓病人血壓動態變化與心率變異性關系的研究[J]. 高血壓雜志,2008,10(2):127-129.
[2]素云. 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點與對策[J]. 武警醫學院學報,2009,18(12):1060-1062.
[3]應心,馬淑平,李玉龍. 高血壓不同時期β受體的變化及其意義[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27(1):48-50.
[4]李巖,趙冬,劉靜,等. 北京地區25~64歲人群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關系[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6):1037-1042.
[5]劉正榮. 老年高血壓的治療[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31):3868-3869.
[6]Feihl F,Liaudet L,Waeber B,et al. Hypertension:a disease of the microcirculation [J]. Hypertension,2006,48(7):1012-1017.
[7]傅路紅,葉萍仙,孫志凌,等. 高血壓及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肺運動功能[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9):718-721.
[8]趙雅君. 老年高血壓人群飲食干預的臨床觀察[J]. 當代醫學,2010,16(27):15-17.
[9]劉偉民. 藥物治療對高血壓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2,9(14):85-86.
[10]王燕婷,皋源,杭燕南. 微量白蛋白尿在ICU中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07,13(13):1018-1020.
(收稿日期: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