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喜全
〔關鍵詞〕 中職學校;文化建設;管理模式;整體規劃
〔中圖分類號〕 G7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4—0023—01
學校文化建設對于職業學校具有凝聚力量、統一思想、陶冶心靈、約束行為、激勵師生和提升辦學的作用。中職學校加強文化建設,才能提升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中等職業教育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學校環境
學校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礎和外在標志,是學校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是學校文化的基本載體,也是學校內在精神的外化,更是學校的內涵和品位的外在體現。
近幾年來,我校投入大量資金,新建了寬敞明亮的學生公寓、功能齊全的綜合大樓和裝備先進的實訓大樓。學校已經擁有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包括完善語音室、多媒體室、計算機室和各專業實習實訓室。這些項目的實施為我校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學校著重加強教研組建設,強化教研組長的責任感、教研意識。學校要求以教學現場為載體,著重抓課堂教學改革,做到“及時看、隨堂聽、隨時查、隨時評”,備課強調做到“四個要”,即鉆研教材要深,教學環節要清,作業練習要精,把關檢測要嚴,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規范學校管理
制度建設是中職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穩定持續發展的保障機制。把學校制度文化內化成全校師生的行為規范和習慣,這對提高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成才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必須推行依法治校,使學生在良好的制度文化教育中得到純化、凈化、美化。我校始終把建立一套科學、穩定、規范、合理和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使師生在制度規范與約束下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地融入學校的品牌文化。創新管理模式,落實管理制度,強化值周校長、處室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網絡化管理責任制和教職工上下班簽到制,落實值周校長“十到位”、安全值日員“五到位”、學生公寓生活輔導教師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有效加強學生思想行為管理,建立完整的德育管理網絡,并號召全體教職工熱心參與,創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提出對學生教育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安排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在教師例會上作經驗介紹。加強對班主任各項工作資料的檢查、批閱與管理,同時重視提高班主任的心理指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創設和諧發展氛圍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核心,是其他各層次文化的結晶和升華,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學校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優勢,是學校發展的一股強大的推動力。辦學理念是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統攬全局的根本指導思想,學校精神是辦學理念的進一步升華,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是師生員工經過長期努力積淀而成且相對穩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與追求。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即是今天我校遵循的校訓,也是多年形成的我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實現學生與學校、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樹立“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科研興校,和諧興校”的辦學理念,堅持對接市場,培養實用人才、轉交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職業學校的多功能作用,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加強特色文化建設,彰顯職業教育魅力
學校為了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狠抓專業教師技能的提高,積極選派骨干專業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培訓,并計劃實施專業教師持證上崗制度。對我校省級專業帶頭人制定專門培養計劃,安排培訓經費。通過培訓、實踐、科研等途徑,培養了一批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操作能力的雙師型教師。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窗口,更顯示了一所學校的文化底蘊,我們通過整體策劃、逐步實施、定期更新,并注重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發展共性與突出個性相結合、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結合、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推進學校文化建設,構建起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