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柄根
在上期文章中我們提出了對寧波華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龍電子)獨立性的質疑,文章刊發后,不少投資者致函本刊表示,華龍電子事實上是在鉆漏洞以規避關聯交易的存在,手法則是玩弄文字游戲——通過一紙協議來“自定”實際控制人,將第一大股東排除在字面上的實際控制人體系外,同時淡化股東與公司之間的種種關聯關系。
進一步的調查顯示,華龍電子在招股書中不僅僅是刻意修飾各種關聯關系,其財務數據的各種異?,F象更是直指財務操縱。有分析人士認為,華龍電子招股書純為謀求上市而精心炮制,卻沒有真實的反映公司的基本面。
現金流異常暴露問題
財務數據顯示,2009年—2011年間,華龍電子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分別為0.36元、0.67元、0.06元,異常大幅下降是在2011年;再從每股凈現金流量上看,2009—2011年數據分別為0.05元、0.22元、—0.09元,每股凈現金流量在2011年已經出現負值。
在一般意義上,現金流是現金流量表中最真實和最重要的指標,最能直接體現企業的經營活動,而一家公司的現金流凈額如果很低甚至產生負數,就表明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是很理想。
“上市前三年”的財務指標是監管層著力考察的對象,那么2011年華龍電子現金流為何會突然異常大幅下降?
對此,華龍電子方面表示主要是因2011年度存貨大幅上升、經營性應付項目余額減少所致。
但如果結合華龍電子歷年存貨變化,則上述解釋顯得頗為牽強。資產負債表顯示,2009—2011年華龍電子每年末的存貨分別為4769萬元、7991萬元和10920萬元。即2011年較2010年末增加近3000萬元,而2010年末較2009年末增加約3200萬元。
在幾乎相同的存貨增加情況下,華龍電子2010年的現金流則比2009年大幅上升,2011年卻又比2010年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負值。以存貨增加導致現金流出增加來解釋華龍電子2011年現金流的異常經不住推敲。
應收賬款:又一個漏洞
事實上,除了存貨變動的對比外,我們還可以從應收賬款的變化來觀察華龍電子的現金流變動。而從應收賬款的角度,更是可以看到該公司財務數據的諸多蹊蹺。
華龍電子2009—2011年末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9314萬元、1.35億元和1.27億元。其變化的特征為,2010年較2009年大幅上升,2011年較2010年略有減少。
盡管2010年應收賬款大幅增加,但公司當年現金流入反而大幅增長;而到2011年應收賬款總額出現下降,現金流反而大幅下降。
“這是難以理解的,與慣常的情形不同,至于如何解釋這種現象,或許要尋找其它的原因?!鄙钲谀硶嫀熓聞账淖詴嫀熜煜壬诜治隽巳A龍電子“現金流、存貨、應收賬款”的歷年變動后如是表示。
結合華龍電子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情況,投資者可以發現更多的問題。華龍電子2010—201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億元和5.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254萬元和3244萬元。表面上看頗為穩定,符合上市條件。但仔細分析又不免產生疑問,因為無論現金流增加還是減少,公司最后給出的營業收入都是穩中有升,凈利潤也保持在相對固定的水平。
2010—2011年間華龍電子財務指標的異常應引起監管層足夠的重視。
募投項目或為“幌子”
募投項目成為華龍電子上市面臨的又一道坎。
華龍電子2011年底存貨已經過億,比同期營業利潤的3倍還要多。由于2011年公司營業收入并沒有比2010年大幅增加,這說明存貨的增加并非業務規模擴大所致。大量的存貨一方面占用了公司的流動資金,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公司在銷售端的不暢順。不過,這并沒有阻擋公司擴產的信心。
華龍電子在招股書中表示,募投項目實施后,公司引線框架產能將由現有250億只擴大為450億只。但隨著產量的增加,公司無疑也將面臨嚴峻的產品市場銷售風險,存貨進一步急劇攀升的風險。而結合公司2011年現金流的“慘況”,一旦公司拿到募集資金,首要解決的或許并非擴產新建,而是緩解當前的流動性壓力,這也使得招股書中給出的美好愿景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