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摘要】 貿易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種類繁多,針對各類風險采取有效措施,是貿易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文章針對常見的風險提出防范措施。
【關鍵詞】 風險防范; 事前; 事中; 事后
貿易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如資金風險、貨物風險、發票風險、質量風險、法律風險、政策風險、價格風險、合同風險等,要有效防范各類風險,需要在經營過程中不斷認識各類風險,不斷采取有效措施,針對性地防范。風險防范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本文主要探討常見的風險及防范措施。
一、事前控制
1.資金風險是貿易企業常見的主要風險,通常包括付款后不供貨、少供貨、貨物質量不符合要求而產生的資金損失的可能性與供貨后不回款、少回款的可能性。
有效防范資金風險主要是把握交易環節的主動權,或判斷貿易伙伴的信用度及資金能力,選擇信用度高及資金能力強的貿易伙伴進行交易。最理想的貿易資金收付條件是:先預收下游客戶貨款,然后上游供應商供貨,客戶驗收合格后付供應商貨款,這種貿易條件不存在資金上的風險。當然這種形式是一種理想狀態,存在于一些壟斷性的貿易企業中。比較多的情況是采購或銷售一頭占主動,要么有賒購主動權,要么有預收貨款的主動權,最差的條件是兩頭被動,即先付款采購,后銷售回款,墊資時間長,兩頭都存在資金風險。
采取哪種貿易條件,首先要判斷企業自身在市場所處位置,上下游企業對本企業的依賴程度,根據自身位置及被依賴程度決定貿易條件。
無論采購還是銷售,在沒有主動權的情況下,即貨權不在手的情況下需要預付貨款或賒銷貨物,就需要對對方進行深入了解,判斷其兌現合同的能力,根據自身判斷決定是否預付貨款或賒銷貨物。對于風險判斷,企業要形成有效的判斷機制,一般要經過諸如風險委員會的會議討論,并由經理層決策,必要時要求對方提供擔保。
進口貨物付款采用貨到付款或國際信用證方式,企業先行開出銀行信用證,銀行收到貨物單據后通知企業付款,企業檢驗貨物符合合同條款后通知銀行付款,避免了支付現款產生的資金風險。
出口貨物收款一般采用國際信用證結算方式,由國際有實力銀行保證支付貨款。
2.貨物風險主要包括出現貨物的滅失、換貨、質量變化等問題的可能性。貿易企業倉儲制度要完善,防火、防盜措施要到位,存放時間要有明確限制。對于非直發業務,倉儲非常關鍵,大宗散貨如煤、焦、油、礦砂等的質量本來就不穩定,數量存在損耗,在信用度不高的倉庫可能被換貨或丟失,貿易企業要么選擇自建倉庫,要么選擇資信度高的倉儲企業倉儲,要么派足夠的人員到倉儲現場盯貨。
直發業務采用以下方式防止貨物流失或損失:
在合同中約定數量驗收條款,采購與銷售采用同一驗收方式,避免虧噸扣款造成損失。
采購與銷售貨物交接為同一地點,如車板交貨,供應商、本企業及客戶貨物交接為火車裝運點,確認單據為鐵路大票;如客戶在本企業供應商生產單位自提貨物,確認單據為供應商提供的過磅單等;如供應商將貨物交付本企業客戶指定的生產單位或其他地點,以過磅單或水尺單為依據;進口貨物在港口交貨等。
3.發票風險是指一些小型企業無法足額開票或不能開票的情況造成稅款無法抵扣的可能性。
在開展業務前期,要對合作企業資質資信進行調研,確定其經營規模與供貨能力是否能夠實現本企業需求。
4.質量風險是指企業采購的商品存在著不符合使用客戶的質量要求而產生的退貨、折價等產生損失的可能性。
防范質量風險主要措施有:(1)以使用客戶驗收條件作為采購條件,并在采購合同中標明質量標準及驗收單位。(2)暫時沒有確定使用客戶的商品采購,要按市場通行質量標準確定價格并進行嚴格的檢驗,做好商品倉儲變質的防范工作。
5.法律風險是指貿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著法律禁止行為的風險。
有效防范法律風險的前提是依法經營,主要含:按照法律規定成立企業、設賬、合法納稅、依法變更登記,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經營商品。
首先,貿易企業的成立要合法,按工商行政管理規定注冊成立,領取營業執照及稅務登記證,開立銀行賬戶,按會計法規定成立財務部門記賬并按稅法規定開票、納稅,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年檢;其次,明確哪些商品是在允許的經營范圍內,超越經營范圍就是違法經營,如國家各類特許經營商品,需要辦理特許經營商品的資質,如煤炭、焦炭、成品油、危險化學品、進出口商品等,企業營業執照經營范圍并不能全部明確企業經營范圍,需要從不同行業和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哪些商品是特許經營的范圍。
6.政策風險主要包括因各國家、政府政策的變化而引起的貿易條件變化、貿易限制等風險。如基于環境、資源考慮,限制一些行業的發展,使其停產、減產、限產等,利用關稅變化來鼓勵或限制某些商品的進出口,使貿易條件發生變化。政策的變化可能導致貿易損失或違約的產生。
有效防范政策風險需要加強信息化管理或政策研究,及時了解與貿易商品有關的政策變化,或根據某些現象判斷政策的可能變化,及早采取應對措施,防止違約發生或造成損失。
7.價格風險是指貿易企業在采購或銷售過程中存在著因價格變化而引起的預期利潤減少的可能性。在銷售價格確定的情況下,采購價格上漲,在采購價格確定的情況下銷售價格下跌,這是貿易企業經常遇到的風險。
有效防范價格風險主要措施有:(1)同時簽訂采購與銷售合同,同時確定采購與銷售價格、數量,避免因價格變化而利潤減少。(2)在同類商品或相似商品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套期保值除遵循商品相同或相近外,還要遵循數量相等或相當、交易方向相反、交易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則。
8.合同風險是指因合同條款不完善、不明確引起的合同糾紛,可能導致企業利益流出的風險。
有效防范合同風險的主要措施有:本企業的法律及相關專業部門對合同逐條把關,采取行業或本企業合同條款格式,采用專業術語。
二、事中控制
設立專門機構或責成專人對業務履行情況跟蹤監督,對沒有按時回款、供貨、開票結算的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判斷原因及可能出現的結果,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向不期望的方向發展。如供應商沒有按時供貨,在無預付貨款的情況下,與供應商協商最近供貨時間,并適當考慮要求供應商提供履約保證金,或及時解除合同,重新確立新的供應商合同;在有預付貨款的情況下,派人督促其及時供貨或退款,必要時派人駐對方單位監督其經營情況并監督供貨。銷售客戶在沒有按時或按常規情況支付貨款時,要了解判斷其資金支付能力,加強催款,減少或停止供貨。
風險委員會或其類似機構對執行中的業務進行評估,判斷風險點,提出解決方案,經理層決定采取措施。
事中防范發票風險的便捷方式是付款時先行扣付大于對應稅款的貨款,如對方無法開票或不能足額開票可直接到稅務機關代開票,或通知對方稅務管理機關協商處理。
三、事后控制
確實無法回款、無力供貨的單位,采取法律程序解決。不斷總結經驗,制訂風險防范制度。
以上描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控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執行人或機構及企業內控制度的風險控制。選擇素質高、品質好的人員安排在關鍵崗位,對各風險點重點把關,充分利用人的積極因素;制訂符合內部控制要求的制度,按照牽制制度分配崗位及作業流程,達到內部充分牽制,形成相互監督的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