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清
〔關鍵詞〕 教學模式;語文課堂;自學指導;
先學后教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3—0050—01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到自學之中,當堂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整體提高。這種模式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了拓展,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啟迪智慧。那么,怎樣指導學生,讓學生在自學中學會發現問題、提煉問題,以便更好地參與到教學自學活動中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課前自學指導
這是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學習的關鍵一環。一篇新課文,學生如果預習得不到位,那么他們就不能很好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在進行新課的教學之前,要布置學生預習,并且提出具體要求,這樣學生才會按教師的規定進入有序的自學狀態。筆者在這一環節中教給學生具體的自學方法即“三讀二查一見疑”。三讀,就是要求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新課文至少要讀三遍。一讀——默讀。也就是初讀課文,要手腦并用,圈點字詞,勾畫語句,粗知課文大意。二讀——朗讀。學生再讀課文要出聲、口腦并用,理清作者思路,篩選信息,熟悉課文內容。三讀——賞讀。這是更高層次的讀,要把握課文要點,推敲文章,概括文章主旨。二查,即要求學生親自動手解決疑難問題。“一查”即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解決字、詞的音義;“二查”即要求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對有關作者、寫作背景等進行大概的了解。“一見疑”,即要求學生將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標注在書上,并寫出自己的觀點見解。
二、課內自學指導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新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剩下的是否全由教師和課堂承包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課堂內,依然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課堂自學的主要步驟有以下三步:
1. 以檢查促自學。就是在課堂上檢查學生課前自學情況,這樣,既可以對學生起督促作用,又可以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通過檢查,教師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快速捕捉要點的能力。
2.討論解疑。即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討論的問題,首先應當是學生在課前自學過程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把備課時精擬的有關課文的問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適當點撥啟發、幫助解疑答惑。討論結束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最后,對于一些疑難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得出結論。
3. 深化主題。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最高境界,教師利用課堂上學生掌握的新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深化所學的知識。
在課堂自學指導中,首先,要確保讓每位學生參與到自學活動中,體驗參與帶來的愉悅感;其次,確保課堂教學的全程性。即在每個環節上都留給學生閱讀、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和機會,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提問、爭論、質疑,這樣可保證自學的質量。
三、課后自學指導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后的學習才是學生消化吸收鞏固的重要環節。我在指導課后自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課堂上學生掌握的新知識,設計出新穎和較有深度的話題和練習,將新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每學一篇課文,要求學生談認識,寫心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教師具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能力。課堂中平和與幽默的教學風格,能在“傾聽”中捕捉有效的信息。除此之外,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受到激勵、鼓舞和召喚,使其心態保持開放,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總之,“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思考了很多,如何展開學生的自學活動則是“先學后教”的關鍵。向課堂要效益必須體現在有效地指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之上。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真正做到愛課堂,愛思考,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課堂。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環節要做到精妙,要始終堅持集體備課與個性教學相統一的原則,注意根據本班學生的學情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重難點。
??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