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堅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作用;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61—01
一、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對合作學習有多種不同的理解和解釋,我國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小組合作學習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產生交互性的語言實踐。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支配整個課堂。首先,以學習小組為主體的小組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有研究表明,如果一節課中有一半時間用于小組活動,那么學生個體訓練時間是大班化討論或問答模式下學生個體訓練時間的五倍。
其次,以學習小組為主體的小組活動可以給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的現實情景。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往往人為地創設情景,教師為一個角色,所有學生或部分學生(往往是成績優秀者)為另一角色,組織所謂的交流或交互,其實是單向的,大多數情況下是教師問,學生答,談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組活動時,每個個體均為一個獨立的角色,小組為完成某種學習任務而在小組內進行角色分工和任務分工,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交互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各自情況進行問答、對話和交流,這是其他形式無法替代的。
2.小組合作學習能減輕學生的焦慮,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是一個學習主體。在組織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能體會到自己對小組的作用和價值,都為小組承擔責任,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共同隸屬于小組集體之中,原來的個體競爭變為小組集體的競爭,小組成員的焦慮感減弱,小組成為每個成員情感與安全的港灣。
3.小組合作學習能強化個體的責任,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小組合作學習受教學目標的導向,教學目標也成為學習小組的共同目標。為了達成小組共同的目標,每位成員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每個成員任務的完成情況直接影響小組任務的完成。
二、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科學靈活地組建學習小組,動態化地管理學習小組。組建學習小組涉及小組規模、分組方式、小組的管理等方面。有研究表明,小組規模4—6人為宜。分組方式有自由分組和指定分組兩種。自由分組是指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學習小組。指定分組是教師按照某種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從小組構成上來看,可以異質分組,也可以同質分組。異質分組可以使不同特質的學生分在一組,便于不同觀點、不同思維方式的交流。在英語教學中,應當采用指定分組的方式,組建的學習小組應當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有助于小組內各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互動。
對小組要實行動態管理,對小組的角色分工,要定期輪換,要讓小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承擔每一個角色。
2.強化小組成員的角色意識,提高小組成員的個體責任。首先要增強每個成員的角色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自己對小組的價值;其次要分解學習任務,責任承包到個人;再次要通過隨機提問和個別測試來促進個體獨立思考;最后還要強調小組內成果的分享,要求每個人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來與大家分享。特別是對于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使他們明確各自在小組活動中承擔的角色,并盡可能減少表演式的,被動式的參與,增加行為參與和思維參與的含量,使學生動口、動眼、動手、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協同參與,以提高實效,必要時教師可適當強化有關學習策略、學習要求,進行目的性教育,真正發揮好小組和學生兩個主體在小組活動中的作用。
3.強化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課堂管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目標的達成。首先,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要提出明確的規則與要求。在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要給出明確的任務指令和時間要求,使每一位學生都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用多長時間,學習結果如何呈現等。
其次,要通過積極評價引導學生個體及小組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被評價的方面往往會得到強化。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和小組的正確行為給予表揚和獎勵,以此引導其他學生和小組的行為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最后,要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有關活動方案。另外,還要設計好活動形式和具體安排,包括考慮學生先前的語言經驗、情感、能力等,小組的劃分,組員的任務分工,活動前的要求和示范,活動中的師生互動和指導,活動后的展示、匯報、交流、評價和總結等因素,力爭使小組活動始終指向預定目標。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