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政
〔關鍵詞〕 構建;課堂;氣氛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3—0088—01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人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如愉快、滿意、喜愛等。反之,則產生一種消極的情感,如嫌惡、憤怒、憎恨等。學生的情感和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和片面的直覺性,對周圍事物的觀察不可能達到透過現象看清本質的程度,而是憑直觀感覺來確定自己的好惡。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之“喜”而“好”,“好”而“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恰如其分的課堂氣氛就至關重要了。
一、教師要熱愛學生
教師熱愛學生就能使學生的情感與教師的情感交融,因為學生從老師那里得到關心溫暖之后,就會有信任感、充實感、愉悅感。學生從極微小的細節中都能感受到教師的情感信息,如關心的目光、親切的手勢、和藹的態度等。這種關愛的信息在學生心理上會激起一波一波的漣漪,從而回報給老師的是信任,是期待。學生在對老師信任、期待的情感下,會信心倍增,積極向上。有了這樣的心理因素作動力,學習積極性就高漲起來了。另外,學生由于得到了老師的愛,自然他們也會熱愛老師,于是“親其師,信其道”,學習上就會積極配合老師,在課堂中師生的情感自然交融,而不再是教師的一廂情愿了。
二、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性情修養
教師與學生的情感要實現交融,用愛去澆注是其核心,但是教師的自身修養也很重要。有良好的修養,教師才能在舉手投足,談笑風生間透出獨有的人格魅力,這人格魅力與其愛心相得益彰,學生會更熱愛老師。一位知識豐富、精神飽滿、氣度不凡、風趣幽默的老師,自然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那么,教師的性情修養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1.身心健康。教師必須要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心理。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積極的情感。一位充滿陽光、精力充沛、積極樂觀的教師,站在講臺上,無疑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留下的不只是吸引。
2.個性修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言行不僅包含了科學的意義和內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熱愛科學的教學人出現在學生面前,才能喚起處在個性解放時代的學生的情緒和情感。教師也要有自己的個性,才能顯出自己在教學藝術中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3.知識涵養。教師不僅要有精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能夠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會寓知識的傳授于風趣幽默之中,讓知識融合、產生無窮的魅力。
4.豐富的體驗。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體驗不是說所有的風景都要領略,所有的生活都要經歷,通過書信、電腦、網絡、電視及他人的轉述等就能獲得間接的體驗。比如講《岳陽樓記》,教師若沒有去過岳陽樓,那么,對景色的秀美就不會有親身的領悟,需要從文學知識的積累中去感悟和領略,日常的圖片、文字等的積累,都可以提供體驗的素材。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有感情
有情的語言就如同水清草茂的風景,讓人心情舒暢,流連忘返。有感情的語言才能展示課文的情感,才能激活學生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智力的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一文時,到課文結尾,有一句:“再見吧,胡同!”我情不自禁地串引徐志摩在《沙揚娜拉》中的詩句:“道一聲‘再見,道一聲‘再見,這一聲‘再見里有蜜甜的憂愁。”我將“蜜甜”和“憂愁”讀得輕柔悠長,若有所思。然后我讓學生結合課文來解釋這兩詞的涵義,結果學生解釋得非常好:“蜜甜”者,現代化都市建筑代替破敝的胡同,這是時代的進步,于是,揮手與昔日作別,邁步與時俱進,道不盡“蜜甜”;“憂愁”者,畢竟胡同是作者居住了多年的地方,充滿著鄉情味,揮手作別之際,聲聲“再見”,訴不盡淡淡的憂思。之后,我又情韻濃濃地吟誦了一遍:“道一聲‘再見,道一聲‘再見,這一聲‘再見里有蜜甜的憂愁。”于是,學生對作者蘊涵文中的感傷與反思的理解更加形象、清晰,學生的感悟能力、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