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林
〔關鍵詞〕 物理教學;作業;設計;批改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9—0059—01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的作業設計和批改越來越暴露出其滯后性,主要表現在作業太多,教師批改負擔重而效率不高。同時,作業又不能及時反饋學生信息,導致教與學之間難于溝通,無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
一、新課程下高中物理作業的多樣化設計
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檢測、補充、鞏固、交流、反饋為目的的高中物理作業,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有效設計與批改來提高教學效率。我認為高中物理作業的多樣化設計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一節還是一章,基礎題還是專題,練習還是提高,鞏固還是測試,針對部分學生還是全體同學等這些尺度教師要掌握好。
2.層次分明。由于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同一個班的學生也分了“層”。統一的作業雖然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導致“吃不飽”的學生感到作業單調和無聊;“吃不了”的學生疲于應付。因此,物理作業的設計既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還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數量不能“一刀切”,要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教師可根據全體學生的水平把他們分成幾個層次,分類設計作業,也可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設計適量選做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能力自由選做。
3.凸顯個性。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實踐。為此,教師可以把布置作業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給自己設計作業。這樣的作業不但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且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的,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完成。
4.強化意識。物理作業應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變式設計,通過遞進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新課改下物理作業的有效批改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有效的作業批改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一把金鑰匙。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隨堂面批。學完一節新內容后,隨機設計學生可當堂完成的練習作業。學生做作業時教師巡回輔導,學生做完后立即批閱,有問題的及時指出,讓學生自己改正后再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既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減少課外批改作業的時間。這種方式縮短了反饋時間,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個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2.分段批改。這種方法是隨堂面批在課后的延續,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并不要求統一交,而是誰先做完誰先交。學得一般的學生上交得遲些,學得好的學生上交得早些。這樣交作業的好處在于教師能在課后對學生作業進行面批并及時反饋,可在第一時間了解該生的學習動態。
3.師生共批與組內互批相結合。教師可以隨機叫學生把自己的作業抄在黑板上,然后鼓勵其他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作適當點評,以此為參考答案。之后把全班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六個人為一組,由組長負責對本小組同學的作業進行討論式批改。組長集中六個人的分數進行平均,并把批改的情況向全班匯報。教師對小組批改后依然存在的典型問題及時講評,并及時肯定有創意的解法。這種批改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4.學生自批。首先,查缺點。一查理論依據是否正確,二查表達方式有沒有問題,三查整個步驟是否完善。其次,找優點。重在找出閃光點,以備借鑒。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