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民
〔關鍵詞〕 音樂教學;音樂欣賞;情感體驗;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8—0042—01
音樂欣賞是人類訴諸于聽覺的感性活動,它能喚起人的情感體驗,提升人的藝術修養。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體驗。而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那么,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該如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呢?
一、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1.選取經典曲目,激發欣賞興趣。在欣賞教學之初,教師可選擇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如,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作品讓學生欣賞,使其受到這些優秀音樂作品的感染,打破他們對音樂欣賞的神秘感,并引導他們逐步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風格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開展節奏練習,調動積極情緒。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適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節奏練習,以調動他們欣賞音樂的積極情緒。
3.滿足發展需要,完善情感世界。在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情感的日益豐富。其主要表現為充滿活力、激情,注重感情。教師應充分發揮音樂欣賞教學的功效,從而為學生提供一方表達情感的熱土。
4.貼近生活實際,引入流行音樂。學生情感的豐富既可通過欣賞古典音樂獲得,也可通過聆聽流行音樂獲得。學生平日所接觸的大多是流行音樂,教師如在課堂上禁止他們聆聽,只會適得其反。為此,在課前教師可對流行音樂進行篩選,課上留出5~10分鐘,讓學生聽一些健康的流行音樂。這可以放松他們緊張的心情,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
5.提供表達方式,促進個性發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是教師要著重思考的問題之一。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中,語言幾乎成了表達、交流音樂感受的唯一工具。這種教學方式僅能滿足一部分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的需要,卻使得另一部分更善于運用其他表達方式的學生處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會對參與音樂體驗的表達活動失去興趣。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應注意為學生提供多種表達方式,如,表演、繪畫、歌唱、朗誦、講故事等,這其中也包括語言表達,并引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鼓勵他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注重課外與課內的結合
要通過音樂欣賞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師還應注重課外與課內的結合,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使其學會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其一,在課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與教材欣賞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如,音像、圖片、與音樂相關的實物等,也可以指導學生動手錄制各種美妙的聲音,并配以生動的解說,制作成一個有關音樂專題的課件。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來體驗音樂,也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其二,在課內,首先,教師要有效進行導入??捎貌シ疟咎谜n主題音樂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一種奇妙的感受,并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心中最原始的情緒體驗。表達的方式應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畫筆繪出抽象的線條、不規則的圖形或具體形象的實物實景來表達;也可用或樸實或華麗的文字語言、詩歌、散文的形式來表達;還可用舞蹈形體動作來表達。然后,一邊讓學生聆聽音樂作品,一邊用生動的語言簡介作品背景,從而揭開其神秘面紗,讓學生認識到每一首音樂作品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從而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并使其產生探索音樂內涵的動力。最后,采用啟發式與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使他們認識到音樂欣賞的意義所在,感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