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芹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多媒體;情境創設;難點突破;新知鞏固;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8—0069—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教學手段成為新時期教師們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所謂的多媒體教學,就是運用多媒體把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等綜合起來進行課堂教學。如今,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育教學中的一種常見的手段,利用多媒體集圖形、圖像、文本、聲音、動畫于一體的功能,展示形象生動的畫面,播放悅耳動聽的音樂等,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以下幾點,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必須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而傳統的教學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教學資源、生活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情緒。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逐漸進入課堂教學中,給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使數學教學有了質的轉變,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因多媒體的加入而顯得活力四射。特別是在幾何圖形課、應用題課的教學中,表現更加突出。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知識產生的過程展示在學生而前,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使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如,教學“圓柱、圓錐側面積的計算”時,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對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而多媒體技術的引進,對解決這類問題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這樣的演示:把一個圓柱沿著一條母線剪開、旋轉,其動態過程可反復演示,并保留圓柱的運動軌跡,然后通過“閃爍”圓柱的底面圓和母線,使學生注意到“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即為展開的長方形的一邊,母線即長方形的另一邊”,從而得到結論:圓柱的側面積即展開的長方形的面積。這樣,較實物演示大大地降低了教學難度,本節課的難點很容易地突破了。
三、運用多媒體,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所以,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發揮多媒體容量大,信息的檢索、提供、顯示及信息類型的轉換方便迅速和信息傳播速度快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和表現的機會。
在課后,可以利用一些輔導軟件來復習和鞏固學生已經學會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速度和準確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學習進度,針對自身情況逐步深入地復習知識內容。另外,利用多媒體信息容量大的特點,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題庫(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智能訓練系統),它能智能地調節題型、題量,并在線調出相關知識點的理論講解,復習教學內容。學生可以用它做題、復習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它測試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利用它隨意生成程度不同、內容不同的電子試卷,還可以記錄學生一個時期(一學期或一學年)的測試情況,列出統計圖,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四、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操作能力
良好的思維能力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以及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要為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增加思維的自由度,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互相討論,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綜合處理等功能,可以將例題編制成一題多解的形式,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加以比較練習,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多媒體技術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獨到之處。中學數學教學中開設數學建模的選修課,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揭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世界,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抽象出數學模型以研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五、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
培養發散思維,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新課標要求,知識積累的同時,不能讓學生把知識學死,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時由此及彼,讓思維插上飛翔的翅膀,把相關、相近的基礎知識學好,同時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的圖形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挖掘出抽象材料的具體形式及材料間可能存在的本質聯系。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由直覺判斷向分析思考轉變,由歸納向演繹轉變,由類比向聯想轉變,這樣有助于知識的遷移。
六、運用多媒體,增大課堂容量
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課上板書的時間較多,尤其授課時有圖表,又占用一部分上課時間,有些圖表采用傳統方式繪畫,不太精確,既費時,又不利于學生理解。而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事先將圖表繪制在電腦上,將繁瑣的板書事先設計好,在授課時,需要哪個就調用哪個,可以減少板書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教學上,從而加快教學進度,增大課堂容量。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新授課中。如,在講解“截一個幾何體”時,截一些簡單的幾何體,師生可以共同操作,方便快捷。但隨著問題的深入,操作難度較大,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時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展現截圖的全過程,既節約了時間,又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完成了教學任務;二是在進行練習時。教師抄寫習題占用了部分時間,還可能會出現由于書寫不清而導致學生抄寫錯誤,或后面的學生看不清的問題,而采用多媒體,可以事先設計好習題,待到課上需要時,直接調出,這樣既節省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做題,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行個別化輔導,這樣將枯燥無味的練習課變得生動、富有趣味性,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興趣盎然。實踐證明,在新授課、復習課或練習課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增強課堂教學的密度,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多媒體其自身不可比擬的優勢作用已逐漸為廣大的教育界人士所認可,在數學教學中科學而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寓教于樂,可以有效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樂學、善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發展,使數學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創新與開拓,尋找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最佳結合點,創造性地利用數學課程資源,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魅力,真正提高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實現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