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民間音樂因素進行歌曲創作是目前眾多作曲家選擇的創作方式之一,由于民間音樂具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曲調朗朗上口等特點,所以由民間音樂素材而創作出的眾多歌曲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評。而一首歌曲默默無聞的時候沒人會去關心它的來歷出身,當一首歌曲紅遍大江南北的時候,對于歌曲應該署上“編曲”還是“作曲”就引起了眾多的議論和話題。本文根據筆者自身的經驗對“編曲”和“作曲”的判定進行深討。
關鍵詞:編曲;作曲;判定;探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歌、曲調也是自古便有。由于我國地域廣,民族多,所以我國的民歌曲調具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等特點,我國從100多年前就已經利用民歌音樂開始創作歌曲。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利用民歌音樂創作歌曲的形式已經形成了一種體系,從簡單到復雜,從單薄到豐滿,挖掘民間音樂元素已經成為目前歌曲創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細數目前歌壇上的經典歌曲,利用民間音樂元素進行創作的歌曲已經占據了一定的位置,就連流行歌曲中都有眾多的歌曲借鑒了民間音樂元素,例如目前炙手可熱的歌手周杰倫,就將極具中國風特色的曲調利用到流行歌曲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成績。
而對于利用民間音樂元素創造歌曲會出現兩種署名形式:一是“編曲”;二是“作曲”。盡管大部分人對兩個詞沒什么具體的概念,但是實際上兩個詞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這也是近幾年針對于民歌改編創作中出現的爭議問題。
一、目前對于“編曲”和“作曲”的判定
從概念上講,編曲是針對于已經存在的旋律進行更多的拓展,但對于原曲的主要旋律和內容并不產生過多的改變,對于如今的流行樂來說,編曲更多的是技術元素;而作曲是指作曲家將自己創作出來的,和前人不同的音樂利用樂譜進行記錄的方式。從概念上講,兩者的判定可能還比較容易一些,但是如果在“利用民間音樂的歌曲創作”上,編曲和作曲的判定就很難區分。
目前從學術上講,對于利用民間音樂創作的歌曲上,編曲和作曲都存在對民間音樂元素借鑒的成分,其主要分別就在于借鑒的多少。編曲對于民間音樂借鑒的較多,作曲借鑒的較少,但是對于多少的程度,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考量,所以在實際的評判中,就出現了一定困難。
而目前對于編曲和作曲的判定幾乎是靠作者實事求是的自律而定,可能有些作者較為謙虛并且實事求是的對待自己的作品,就會在歌曲署上“編曲”,而一些作者不太謙虛或者為了名譽利益等,可能就會在歌曲上署上“作曲”。而對于這種自律性質的判斷,我們的前輩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對“編曲”和“作曲”判定的建議性方法
1.首先對于編曲的判定并不能以點概面,認為旋法、節奏的改變就是編曲,而是應該全面的看到編曲的整體。由于我國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我國很多原始民歌都比較短小,自身無法成為一首飽滿的歌曲,僅僅是當地民眾一種簡單的曲調。所以就需要對其進行豐富和擴充,讓其成為一首豐富、飽滿的歌曲。而這種針對民間音樂進行豐富和擴充就應屬于“編曲”的范圍。
目前常用的民歌擴充手段就是將若干首較短的民歌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法進行有機的組合,最終成為一首豐富、飽滿的歌曲。例如《婦女自由歌》就是由《哭伶仃》、《交城山》、《買燒土》、《大挑菜》幾首短歌組合而成。結合后的歌曲盡管和原始歌曲已經產生很大的不同,但是歌曲的主題都來自于原始歌曲,所以應化為“編曲”。
2.對于“編曲”的判定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將其歌詞改換。很多人可能認為改換歌詞應該屬于填詞而非編曲,但實際上這種針對歌詞進行改換的方法可以使老歌展現出新的生命,改變了老歌的性格,符合了新歌的情緒要求,所以這種改變也應該屬于“編曲”的范圍。例如賀綠汀拿到田漢所寫得歌詞后,選擇了《哭七七》的曲調而獲得了成功,這就是編曲者的一種成功。
3.對于采用民間眾多音樂因素進行創作時,特別是在創作時采用的不是某首具體的民歌或者幾首具體的民歌,而是運用某些地區的傳統音調和特殊音律時,就應該屬于“作曲”的范圍。例如很多流行歌曲都中存在一些京劇的元素,但是這些京劇元素并不是出自某一段京劇或者某一段橋段,只是利用了京劇中的傳統樂器創作出具有京劇元素的音樂,這種情況就應該算做“作曲”。
結語:
當一首歌曲默默無聞時可能沒人會關心歌曲署名的到底是編曲還是作曲,而當作品一炮而紅的時候,諸多的問題就隨之而來。有些作者為了名譽和利益寫上“作曲”;而有些作者怕引起諸多的爭議就署上“編曲”,有的甚至都不署名。這兩種方式都是錯誤的,無論編曲或是作曲,作者比任何人都心理有數,所以在署名上應該實事求是,為自己也為后人負責,更為了我國的傳統藝術發展負責。
參考文獻:
[1]楊瑞慶.漫談“編曲”和“作曲”的判定[J].人民音樂,2008(3).
[2]馬慶祿.淺談利用民歌編曲時怎樣才能出新[J].西藏藝術研究,2002(1).
[3]楊小高.中國民歌改編的藝術歌曲教學探索[J].教育評論,2007(6).
(作者簡介:李一嵐,女,河南駐馬店人,本科,助教,河南廣播電視大學,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