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學精
〔關鍵詞〕 小學;文化建設;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5—0018—01
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筆者以所在學校為例,談幾點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
讓文化建設從校門開始,在樓道里延伸
校門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橋頭堡。我校通過校門口的櫥窗,以人文化和藝術化的手法展示辦學理念。針對校外人士,我校在校門外左右兩面墻上開設專欄,宣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等,打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校門文化。樓道是師生每天活動的場所之一,我們按照“讓墻面說話”的總體設計思路,按年級、分樓層確立“童趣、北風、南韻、民族、家鄉、世界”六大主題,結合校本課程《藝術鑒賞》精心設計內容,按照每一個主題都有各自相應的內容支撐、每一個樓層都有獨特風格的要求,以圖案、文字等輕松愉悅的表現形式,構建獨具特色的樓道文化,凸顯學校的藝術氣息和文化內涵,讓師生們在駐足欣賞的過程中享受文化帶來的愉悅。
讓文化建設在鈴聲中傳遞
鈴聲每天伴隨著師生們的校園生活。我們以鈴聲為切入點,精心編制了上學曲、放學曲、上課曲和下課曲,凸顯鈴聲的“文韻”之美。例如,上學曲:(伴著優美的音樂,柔和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今天的校園生活即將開始,讓我們愉快地工作、學習,共同度過美好的一天。上課曲:同學們,上課了,請馬上回到教室,做好課前準備,希望在這節課上你們有所收獲。這些不同內容、不同旋律的鈴聲,形成了獨特的“鈴聲文化”,使校園時時處處充滿笑聲、歌聲、音樂聲、讀書聲。
讓文化建設在長廊里不斷升華
教學樓內的長廊是師生們課間活動的重要場所。我們以學校的長廊為切入點,開辟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古詩文長廊、科技長廊、藝術長廊、班級行為習慣展示長廊和風采成果展示長廊等,集中展示學校各方面的成績,介紹師生取得的各項榮譽,以激發師生的學校意識、創造精神,培養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激勵師生傳承學校精神,再創新的佳績。
讓文化建設在課堂教學中開花結果
課堂教學是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我們堅持珍視、保護和開發童心的原則,推行學科“文化工程”,內容涵蓋小學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在語文教學上從聽、說、讀、寫、看、賞、知、背等8項確定了內容并制訂了行之有效的達標細則;在數學教學上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活動等方面對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了歸類梳理。各學科文化工程細則都從本學科特點出發,按照不同年級設計內容,凸顯了年級評價的遞進性及具體內容的操作性。
我校還成立了“芳草地文學社”、“紅黃藍畫室”、“布谷鳥音樂坊” “快樂英語”等6個學生社團,堅持開展“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英語節”和“體育節”等活動,形成了學生課外文化的亮麗風景線。
讓文化建設在教師群體中不斷提升
教師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我們堅持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重點提升教師四種專業能力。“讀”:教師的閱讀有教育專著、教學刊物和名著名篇等,讓教師在讀中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寫”:寫讀書體會、寫教學反思、寫教育敘事、寫課題報告、寫觀點交流等。通過寫,記錄工作中的思考、困惑,提升個人的教育教學理念;“說”:說教育問題、說教學思考、說育人困惑、說名師的成長故事;“研”:組內教材研究、同課異構教學研究、問題設置課題研究、名家講座專題研究、外出培訓引領研究等。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