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香
〔關鍵詞〕 校園文化;文化意識;管理制度;有效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2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5—0023—01
校園文化的物質層面是學校管理的環境和場所,制度層面為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精神層面是學校管理的培養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管理本身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十分廣闊的環境,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可以開發他們的潛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全面發展,所以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教育和管理有著不可或缺的促進作用,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把校園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內容,加強引導,注重建設。
一、強化校園文化意識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得到較快發展,校園文化對學生接受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培養技能等有著重要作用。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任務,教育者要充分發揮它的管理作用,就要強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校園文化意識。要使學校內部形成良好的文化環境,就需要學校管理者有著正確的管理思想,把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當作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體教職工的任務和職責,使校園的各項文化活動與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結合起來,把建設校園文化當成大事來辦,作為實現學校科學有效管理的治本之策。
二、建立和完善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
要使教師和學生在各自的活動中體現出校園文化的共同指向,最重要的是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要通過它來引導和規范師生的行動。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實現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重視建立各類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獎懲分明是從嚴治校最重要的體現,物質獎勵、職務提升固然很重要,但是精神獎勵更不可忽視,如承擔重要任務、參與學校決策等,都能使教職工產生成就感、信任感和受尊重感,能收到較好的激勵效果。
三、重視細節,從小處著手
校園文化環境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校的閱報欄、科技櫥窗、文化長廊、名人名畫的裝飾設計,都是學生課外文化交流、展示自己才華的場所,也是最能體現校園文化的地方。只有校園環境園林化、藝術化,并讓學校處處展現師生的信念與理想、價值與奉獻,使學校的文化氛圍能夠極大地激發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將個體目標整合為學校總目標,在教育教學中創特色、爭一流,實現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面對知識的不斷更新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要充分發揮現代教育媒體的作用,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使這種情感因素轉化成學生保護優美環境、創造優美環境的動力。
四、正確認識校園文化的建設主體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他們既是文化的傳承者,又是文化的建設者。一個學校的歷史就是師生成長的歷史,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就是師生成長過程的生態環境。在師生成長的過程中,校園文化促進師生的創造性的勞動與發展,師生的創造性勞動和勞動成果又將成為校園文化的元素。所以,要達到校園文化建設的真正目標,就要把教師和學生放到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地位上,改變把教師和學生只當作接收對象的態度和做法,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自主性。
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區別于其他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以靜態教育為起點,逐步上升為動態教育,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功能充滿校園內外。它創造了一個陶冶師生心靈的場所,以校風學風、人際關系、價值觀念等方式表現出來,對學校各個方面的工作都起指導性作用。我們應當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在學校管理中,用正確的思想教育人,用切實的目標鼓舞人,用科學的制度管理人,用積極的輿論引導人,用真情實感調動人,用完美的形象感召人,用廉潔務實取信于人,最終實現對學校科學的有效管理。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