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寫作的前提
孩子們對寫作感興趣,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能,促使他們勇于創新,敢于動筆。好多孩子害怕寫作文,是因為他們沒有東西可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確,對他們來說憑空想象太難了。于是,在寫作之前我就創造機會,讓他們有東西可寫。比如:在寫“一次春游”這篇作文之前,我就先領著他們去春游了一次,回來之后再寫,就連平時害怕寫作文的學生也能寫的比較好了,學生有了自信,就會對寫作產生興趣,慢慢的就不再害怕寫作文了。
二、指導學生寫日記、讀后感
課本上的幾篇作文已無法滿足孩子們的寫作欲望,我便進一步要求孩子們寫自己的日記,世界新聞、生活瑣事都可以寫,總之寫自己的見聞感受,能表達自己的心聲即可。另外,我還要求孩子們及時的記下學完一篇課文后的感想,這樣做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一舉兩得。
三、博采眾長、積累詞句
1、在學習課文時,著重引導學生揣摩、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技巧。有事趁熱打鐵的讓孩子們進行仿寫,如:學完《桂林山水》后,讓孩子們寫《我的家鄉》,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讓他們寫《樓欄桿的“煩惱”》。從而,達到了讓孩子們吸取、借鑒他人長處的目的。
2、充分利用手中的課本、讀物積累好詞佳句。當學課文時,我們師生共同欣賞文中的佳詞妙句,并引導他們入情入境的朗讀,去領略詞語的美,去體味句子的妙,并讓他們一一摘記下來,同時,我還讓孩子們精讀細讀《讀寫天地》、《小學生必讀》等報刊,細細品味其中的精彩片段,用來充實自己、豐富自己。
3、考慮到農村孩子接觸書籍有限,我又開展了一項“每天一語”活動,即每天像孩子們介紹一句名言、警句或勸勉或惜時,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不僅拓展了孩子們的知識面,又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時間長了,學生的寫作中還真能適時的冒出一兩句來。
四、改進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
傳統的作文教學存在著師生不能直接交流的弊端,教師講評與學生寫作間隔時間較長,教師的批改講評收效甚微。我對癥下藥,采取了“立竿見影”的作文教學方式,把學生的作文進行比較、選拔、篩選出優秀作文再發給他們,讓他們針對我指出的不足進行修改,然后再當眾朗讀,我隨時進行口頭點評。在短短的三節課中,不僅鼓勵了優秀學生,使他們充滿自信,還使寫作較差的學生受益匪淺,精神上不甘落后,寫作上吸取別人長處,再去修改自己的作文也相對容易些。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有一位平時寫作較差的孩子,拿到我發給他的作文后激動的哭了。當他有感情地朗讀完坐穩后,教室里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五、除教材安排的寫作內容外,適時適量的多給學生提供寫作機會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多練才能使學生們真正掌握寫作方法與技巧,才能檢驗出他們寫作能力的高低。我曾針對特殊天氣讓孩子們寫風、雪、雨、霧等自然現象,曾針對周圍環境變化讓他們寫《我們搬到了樓上》《校園變美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孩子們的作文中出現了不少佳句,如:“風兒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敲敲這家的窗戶,打打那家的門環,有時隨手撿起一塊廢紙拋向天空,有時把小樹揺的點頭哈腰”“蒙蒙細雨如煙塵,把人帶入一種夢幻般的世界。”
此外,多給孩子們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多讓他們參與生活、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等,也是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還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還為小學生的終身學習、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以全新的教育觀念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使他們“樂中寫,寫中樂”。
(作者簡介:張海霞(1976.08-),女,晉州市桃園鎮紀莊人,專科,小學一級教師, 河北省晉州市桃園鎮韓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