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困境和營銷誤區進行分析和梳理,闡述了品類創新的定義,比較了品類與品牌的關系,提出了中小企業戰略突圍的新思維和應當注意的問題。通過這些方法,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突圍。
【關鍵詞】營銷困境;品類創新;突圍
一、中小企業存在的營銷誤區
(1)對市場調研不夠重視。對市場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尤其是有關競爭對手的信息收集不夠重視,自然致使營銷策略不明確,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多數情況下,中小企業仍然是按照傳統方法制定營銷策略,甚至完全靠老板“拍腦袋”主觀決定,導致與對手的競爭策略大同小異,把企業逼到了生死存亡的窘鏡。(2)營銷經費分配不合理。資金投入過分強調短期效益,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了營銷對企業長期發展的益處。(3)分銷渠道沒有針對性。由于資源短缺和市場定位不精確,不清楚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場所或購買場所,大多數中小企業營銷渠道沒有針對性,使得消費者不能立即獲得有效信息,這直接妨礙了產品的銷售與推廣。(4)老式競爭方法的效用驟降。在經歷了產品戰、價格戰、廣告戰、渠道戰、促銷戰等一系列戰爭之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營銷困境和迷茫。(5)傳統營銷的局限。
二、品類創新
(1)品類存在于消費者的心智中。前些年,卷煙市場上已經存在眾多有名的香煙品牌。卷煙市場被劃分為濃香型、清香型等眾多細分市場。濃香型市場被中華等大品牌所占據,清香型市場被玉溪等大品牌所占據。我省黃鶴樓卷煙想要進行突圍,只能是通過營銷創新這條途徑。湖北中煙推出 “淡雅香型黃鶴樓”,提出“天賜淡雅香”的概念。這里的關鍵點是:當讓一個新品牌等同這個新品類的時候,人們立馬就會想到淡雅香型,想到伊利就會想到黃鶴樓。因此,首先營銷者要明白消費者心智中有什么。在消費者心智中開創新品類,并且最終推動市場朝這個方向發展,從而在新品類中建立起領導地位。(2)品類鎖定品牌。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消費者往往直接越過品類,直接表達對某一品牌的喜愛,而通常很少使用品類名來描述他們的感受。當你詢問別人他們喜歡哪種類型的服裝時,很少有人會回答:“歐洲奢侈西服”,一般都是:“阿瑪尼或范思哲”。當你詢問某人喜歡哪類白酒時,很少有人會回答說:“高檔白酒”,通常會說:“茅臺或五糧液”。這種現象通過使營銷人員產生了理解誤差,讓他們忘記品類而僅僅宣傳品牌。其實,這是個嚴重的營銷觀念錯誤。事實上,對于消費者而言,只有當品類名和品牌名聯系在一起的時候,營銷才會起到巨大作用。營銷者不能僅僅認識到“茅臺”品牌。更深入的發現,只有將“茅臺”和“高端醬香”品類聯系在了一起,品牌價值的張力才得以彰顯。同樣的道理,把LV品牌和消費者心智中的“時尚女包”聯系在一起才有意義。(3)品類價值與品牌價值。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價值不在品牌中,而在品類中。品牌是營銷者所要達到目的的工具,而品類才是營銷者真正需要掌握的有價值的字眼。例如,前些年我省的茶葉商標有幾十個,絕大部分是沒有什么價值或價值很小的品牌。然而,現在“采花毛尖”的品牌價值卻快速上升。是什么讓品牌有了如此大的價值?這是因為“采花毛尖”成為了湖北綠茶品類的典型代表。細細分析其他品牌,都有如此的深層含義。如勞力士受到高端男士的追捧,就是因為代表“高級瑞士手表”品類;“黃山頭”在湖北、湖南銷售不斷攀上新高,就是因為它成為了“楚文化”品類的第一品牌等。
三、品類創新的途徑
(1)借助分化趨勢。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面對激烈競爭和自身局限,因此創建一個品牌的第一選擇就是開創一個品類。一旦成為品類的開創者,你就具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一出生就是領導者。分化在各個領域里都在發生。開創品類首先可以借助分化的趨勢。以前的白酒市場被劃分為醬香、濃香、清香等細分市場,都有高端品牌牢牢占領。要打破被幾個品牌“割據”的競爭格局,其他品牌必須有所突破。“水井坊”、“國窖·1573”等品牌在產品上有什么顛覆性的創新嗎?其實沒有,重要的是它們在普通白酒市場上,分化并聚焦于高端白酒市場。“水井坊”突出中國“第一坊”這一品類和歷史文化;“國窖·1573”突出“國窖”這一品類和歷史文化,因此造成了高端白酒市場格局的松動與分化。我省的勁酒,也是一個典型品類創新營銷的經典案例。其實,保健酒在民間早已有之。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家里用白酒泡人參、枸杞、蜈蚣等等。其實,只是勁酒占領了市場先機,“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就是這個道理。(2)運用組合營銷理念。打破原有產品類別和營銷方法的界限,創造新品類。如娃哈哈的“營養快線”,將牛奶和果汁混合在一起。我們可以假設,是否能在白酒市場開創出功能性白酒這樣一個新品類呢?(3)顛覆傳統觀念。顛覆傳統觀念來突圍,進而開創新的品類。“藍月亮”在洗衣粉市場中開創出洗衣液;啤酒中的生啤、冰啤、黑啤、果啤,都是通過技術創新,在傳統品類的基礎上創造出的若干新品類,達到獨占新的細分市場的目的。(4)創新科技創造新品類。“黃鶴樓”通過技術創新,使卷煙具有了“淡雅香”的特征;蘋果iphone通過技術創新,改變了手機的功能,使其更具有時尚、娛樂的功能,年輕人對此趨之若鶩,一舉超越了諾基亞。(5)發現新需求,創造新品類。好麗友從韓國把“派”這個概念引入我國市場,率先占有這個品類,在“派”這一品類中為自己搶占了一個細分品類——“蛋黃派”,達利從此成為全國性品牌,成為眾多競爭者模仿的對象。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超越者。我省“福娃”發現了消費者對粗糧的需求,創造性的推出“糙米卷”,成為休閑類食品中的新品類。(6)重新進行功能性定位。“霸王”在日化市場尋找到了“防脫發”的定位,與眾多大品牌相區隔,成為防脫發的領導品牌;“王老吉”定位在祛火上;“紅牛”定位在去除疲勞的功能上。這些品牌在不同的領域中占領了新的品類,成為新品類的領導者。
四、應注意的問題
(1)和主品牌嚴格區分。開創一個新的品類,需要創建一個新的品牌與之相匹配。有些營銷專家認為,利用現有的品牌進行品類創新,可以有效利用原有品牌所積累的無形資產。然而,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使用原有品牌意味著要改變消費者原來的認知,這是必將成為企業不堪重負的“包袱”。以生產中低檔酒起家的稻花香酒廠在推出超高端品牌“珍品”系列酒的時候,采用了獨立的品牌,從而避免“珍品”品牌受到“稻花香”的負面影響。(2)依靠品牌,主推品類。一旦開創了一個新品類,營銷推廣就要圍繞新品類展開。如“紅牛”在國內開創了功能性飲料新品類,它一直強調、宣傳、推廣功能性飲料與其它飲料如純凈水和茶飲料的差異點,強化新品類而非品牌推廣,“紅牛”飲料風靡。與此相反的,讓我們感到萬分可惜的就是“健力寶”。幾經易主的“健力寶”,在不斷定位變化中失去了自我,最終消亡。如果一貫堅持其運動型飲料的品類傳播導向,說不定就沒有國外幾個品牌對運動型品類市場的占領。(3)構建消費者心理壁壘。消費者心理壁壘的建立,實質上就是阻止競爭對手的跟進或模仿。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整合營銷傳播渠道,打造視覺盛宴,迅速建立廣泛的品牌知名度。營銷者必須像一個狙擊手那樣,在確立自己的品牌核心價值的時候進行精準營銷,鎖定消費者能大量接觸的終端,讓新品類快速成為眾多消費者熟知的一個品牌,持續傳播,最終形成自己品牌的“根據地市場”,成為區域性強勢品牌。在此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逐步成為全國性品牌甚至國際性強勢品牌,成為行業的領導者之一。
參 考 文 獻
[1][美]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李琳.品類創新創造領域老大[J] .中華商標,2008(2)
[3]李琳.品類創新開創品類藍海[J] .市場研究,2008(2)
[4]葉茂中.葉茂中策劃(上卷)[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5]王緝慈.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