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童聲合唱本人們視為“天使的聲音”,它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它愈來愈被人們所喜愛。童聲合唱是集體的聲樂藝術,必須經過科學的訓練,才能達到聲音的統一、平衡、和諧。
關鍵詞:童聲合唱;訓練方法;審美能力
合唱又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特別是童聲合唱,它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維的豐富,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童聲是美好的、純潔的,特別是童聲合唱一直被人們視為“天使的聲音”。童聲合唱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它愈來愈被人們所喜愛。
童聲合唱是集體的聲樂藝術,必須經過科學的訓練,才能達到聲音的統一、平衡、和諧。童聲合唱訓練的方法和成年人基本一樣,但是少年兒童正處在發育成長時期,肺活量小,聲帶柔嫩,不能經受和成年人一樣的活動量,如有不慎,就會導致病變,影響兒童的發育。
一、童聲合唱的站姿與呼吸
唱歌講究姿勢,正確的姿勢是歌唱發聲的基礎。要求學生站立時要自然挺直,雙肩下垂,雙腳分開,重心靠前,不要全部放在腳跟上,為了避免疲勞,兩腳可以輪換支撐重心。坐著的時候,只坐椅面的三分之一,好像有一種呼之欲起的感覺,上身姿勢與站立時相同,給呼吸、發聲器官營造一種暢通無阻的工作狀態。如果唱歌的姿勢僵直或懶散,會造成呼吸錯誤,加重聲帶負擔,不只發不出好聲音,長此下去,還必然形成錯誤的發聲方法。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合唱隊員保持正確姿勢的良好習慣。
正確的呼吸是良好的發聲的基礎。任何一個學聲樂的人都要從呼吸開始,否則就談不上聲音的統一和平衡。合唱的呼吸訓練是基本訓練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呼吸是胸部的擴張,引起肺部的膨脹,空氣經過口、鼻、喉、氣管等通道流入肺部,這叫做吸氣。
二、童聲合唱中有效的技巧訓練
良好的音準是使合唱隊的演唱做到和諧、統一的重要保證。音準訓練應先從中聲區開始,再逐漸向高音區兩邊擴展。在發聲練習中,采用半音移調法讓學生接觸十二個音,為以后合唱曲中變化的音準打基礎。音色是受發聲方法影響的,合唱隊要求有統一的音色。指導學生歌唱,用“輕唱法”使學生的音色和諧、統一。如“u”能使聲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鳴促使聲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攏,能夠改變叫喊、緊壓的聲音習慣。
合唱隊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體現在歌曲演唱時的力度表現上。可先做連音練習,再做跳音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再將這種力度感覺逐步帶到歌曲的強弱需要中去。其實歌曲中強弱的對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對比,我們的學生若能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們演唱歌曲的表現力也就大大地加強了。
合唱是集體性的聲音藝術,統一的節奏、準確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礎。訓練時,首先要求學生唱準上下行的自然音階,其次進行聽辨和模唱練習,先聽辨單音,然后到和聲音程,最后到聽辨和模唱簡單的旋律。這樣由聽到唱,從簡到繁,培養學生的調式調性。在此基礎上,進行兩聲部合唱的訓練,讓學生在和聲效果中,得到音準概念,從而掌握音準。另外,在學唱歌曲時還要注意加強節奏感的培養。只有這樣,在音準和節奏上,才能做到高低兩聲部的和諧統一。
正確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個重要基本功。熟練的咬字、吐字技巧,不僅是為了把字音準確、清晰地傳達給聽眾,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的咬字、吐字與歌唱發音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生動形象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聲富有感染力。所以在合唱訓練過程中,要特別加強咬字、吐字方面的訓練,從而使合唱獲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由于合唱隊員每個人聲音波動頻率各不相同,如不加以訓練和控制,就會使合唱整體音響的統一和諧受到影響。可以用直聲演唱的聲音比顫抖、波動的聲音容易揉合到一起去,這樣靠起來也可以容易些。
三、童聲合唱中情感的提升
合唱中音色力度的統一,和聲感覺的培養,咬字吐字的訓練,均非一日之功,而要使學生將合唱歌曲演唱得聲情并茂,生動感人,教師的教學用語,訓練方法,指揮動作,伴奏水平也顯得極為重要。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會共同生活,培養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和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現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很多中、小學生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和外顯表現,不愿意也不會主動、正確地與人合作,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別人的意見,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協。因此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合作能力的訓練,幫助他們樹立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從音.合唱藝術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3]劉俊芝.淺談幼兒音樂教育促進幼兒素質全面發展[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
(作者簡介:呂博(1982.3-),男,漢族,陜西寶雞人,碩士,助教,現工作于陜西寶雞文理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