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香
(江西省會昌縣會昌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高中英語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明確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智力因素與情感因素的同步發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達成課程目標,落實新課程理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對客觀事物抱有不同好惡而產生的內心變化和外部表現。它包含積極情感,如興趣、自尊心、自信、墻里動機、愉快、驚喜等;也包含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憤怒、沮喪、懷疑等。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都具有較大的影響,是影響學習者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美國語言教育家卡拉遜的《情感過濾學說》認為,有了大量適合的語言輸入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第二語言習得的進程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可能變成語言吸入,情感因素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對第二語言的學習起促進的作用。
情感因素的培養,就是要注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會控制和調整自己的動機、興趣、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積極的情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學習動機是指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動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情感因素。可分為來自學習者對某一學習內容或學習任務的濃厚興趣而產生的內在動機和受外界影響而產生的外在動機。動機強的學習者學習學習效果好,動機弱的學習者效果差。某些學生英語學得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強烈的動機。而造成動機低落的主要原因有:(1)英語基礎差,有畏難情緒,沒信心;(2)不適應教材,英語教學條件差;(3)認為學英語沒用;(4)部分學生性格內向、怕丟面子。因此,對教師而言,重要的是要找出對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就調動起來了。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對時間的控制是絕對的,45分鐘幾乎都是教師在極力發揮“主體性”,眉飛色舞的講述、口若懸河的闡發、聲嘶力竭的帶讀;生怕浪費一分一秒,學生全成了聽眾、成了英語“復讀機”“填鴨式”是對其最生動的描繪,很少給學生留時間“動腦、動口、動情、動心”。新課改后教師要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互動過程,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目標、學習活動的要求、學習過程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例如,我們可進行“探究式學習”,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或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師及時歸納鼓勵大膽發言,形成合作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還有“情境教學”“活動課教學”“任務型教學”等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與合作。讓學生感受到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教師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高中學生正處于向成年轉化的特殊時期,也是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筆者非常重視這一點,每次接到新的班級我都會花一段時間去了解學生,尤其關注那些性格內向害羞的或者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根據任務的難易讓他們很好的展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漸漸地差生面在減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筆者經常在學生的練習本上寫出一些讓學生感到溫暖的話語。比如:
Your handwriting is pretty good!You are an active、sunshiny、hard - working and considerate boy.等等。課后和學生一起散步、打球,尤其當學生生病時,我會叮囑學生注意身體,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父母般的關愛。
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成功的英語學習者,都始終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聽覺和視覺手段。例如,掛圖、音像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課堂學習;要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絡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教師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英語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英語角、演講賽、英語聯歡、戲劇表演等。在教人教版必修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時,讓學生根據“reading”的內容來扮演卓別林,看到同學們滑稽的表演,學生們笑得前俯后仰。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的學習激情高漲,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語教材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外國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材既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有利于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精華,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提高鑒別能力。高中英語教材的內容取材廣,形式多,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思想性,多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可從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感悟、體驗其中顯性或隱性的情感因素。
[1]李正栓.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解讀.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
[2]楊寧學.“情感、策略、文化教學目標芻議——《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
[3]閆傳海,張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介入.外語界,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