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強
(杭州市余杭區塘棲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浙江 杭州 311106)
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指出:“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為之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①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教育都離不開德育,德育成功直接影響著人才的培養與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們在注重語文教學改革的同時,也應同時加強德育的研究與滲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道德的啟迪。
1.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边@正是中職語文的價值歸旨。然而,當前很多中職學校在“就業率”的制約下,重專業輕文化現象非常普遍,而語文老師也一再被倡導語文課為專業課服務,片面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卻忽視語文課承載著的德育功能,致使語文課失去“思想性”這一靈魂主宰,失去文學中蘊含的道德靈性,使語文教學的德育目標悄然淪為“鏡花水月”。
2.中職生的品質特點。
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十五六歲或十八九歲,偏執叛逆心理嚴重;他們大多屬于中考落敗者,失落和自卑感強烈;他們大多成績不佳,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熱情。家長要他們到學校學門技術,他們就在學?;旎烊兆樱凰麄兇蠖鄾]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法制和是非觀念淡薄,自控能力不強,違紀違法現象時有發生。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生活環境優越,缺乏艱苦的磨煉,在心理品質上呈現出意志薄弱、自私任性、心理脆弱等特點,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促進職高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勢在必行。
1.立足閱讀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19世紀德國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國古代文學家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爆F代教育家陶行知說:“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的本領,也無甚用處?!惫磐駚恚赖乱恢北灰暈榻逃淖罡吣康?,而閱讀教學正是德育教育的首要陣地。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有風雅雋永的錦繡文章,有深邃睿智的哲學思想,有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這些內容都用我們親切的民族文字記錄下來,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心靈的啟迪,因此,教師不妨采用多種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挖掘文章的德育因素。比如,在學習《藏羚羊跪拜》之時,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感人至深的情境:在凄美的音樂聲中,學生們看到了茫茫雪域中藏羚羊的無盡神采,然后畫面陡然一轉,出現藏羚羊被殺戮后的凄慘情景,巨大的視覺反差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在此基礎上,我正式導入課文,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逐步分析重點詞句,引發學生對于生命的深沉思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藏羚羊偉大、神圣而又悲壯的母愛,樹立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識。又如在學習《石縫間的生命》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和文中重點字句,讓學生感受石縫間的松柏生活環境的惡劣,生命歷程的艱難,生存意志的堅強,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從而明白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對于一個人的前途乃至生命的重要意義。
除了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在文本中挖掘德育因素之外,教師還可以在介紹背景材料時滲透道德教育。如,在學習《鴻門宴》之前,我介紹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的囑托,忍辱負重,耗費了13年寫成巨著《史記》,讓同學們在唏噓中感受司馬遷堅持真理百折不撓的高尚精神。又如在學習《荷塘月色》之前,我先介紹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有民族氣節,樹立自尊自愛、為國奮斗的人生理想,使德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榜樣。
2.結合語文活動,感悟德育魅力。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要尊重學生的感受與情感體驗,同時要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引導?!狈e極開展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為中職生提供了綜合實踐、口語交際的鍛煉機會,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品質,獲得道德的深刻啟迪。
例如,通過開展燈謎競猜、春聯覓趣、民歌民謠采風等活動,學生們可以在語文實踐中充分感悟祖國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提升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在“成長的煩惱”、“花開應有時”等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抒發成長中的感悟,正確疏解內心的困惑,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為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超山梅花節和塘棲枇杷節期間,我先要求學生閱讀有關書籍,寫出導游稿,然后為游客導游服務,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家鄉的美好,體驗為人民服務的樂趣。
口語交際訓練同樣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演講、辯論、朗誦、評說……無不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平臺。
針對很多學生迷戀網絡的問題,我開展了“上網的利與弊”的辯論活動,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使學生明白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是武器,用不好是兇器,從而自覺抵制網癮,文明上網,健康上網。
通過時事熱點評說,引導學生關心社會,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對小悅悅事件的評說,引導學生思考人性的冷漠;通過對最美司機吳斌的評說,引導學生感受職業與責任;通過對神州飛天的評說,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強大,民族的自豪……
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學生展現了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獲得了勇敢面對挑戰的勇氣,逐步克服了畏難情緒,對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緊扣寫作訓練,逐步積累熏陶。
魯迅先生認為:“寫作固然要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雹谶@句話形象地詮釋了寫作與德育之間的關系。作文是學生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德育滲透的最佳途徑。因此,將德育教育延伸到寫作領域之中,更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理想境界。
例如,由于中職生特殊的學習經歷,許多學生都缺乏必要的自信,而畢淑敏的《我很重要》卻如當頭棒喝,讓學生在現實生存的困惑中看到人生的希冀,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因而在學過這篇課文之后,我要求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將自己的啟發與感受寫出來,使學生的內心獲得進取的力量,逐步樹立人生的自信。同時,我又在寫作評價環節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鼓勵,更堅定了他們對于未來的信心。
中職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識,對父母的奉獻視為當然,因此在學完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之后,我又搜集了一些關于感恩父母的材料。當同學們看到汶川大地震中26歲的年輕母親用自己微弱的身軀在廢墟里為僅有四個月大的孩子撐起一片生命的天空時,當再次讀起“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這沉重的遺言時,當聆聽了紅色演講家鄒越“愛父母”的演講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流淚了,流出的是真誠感恩的淚水。我趁勢要求學生重溫與父母生活的點點滴滴,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表達一下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設置了多次寫作訓練,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同時,也應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例如,在情思雋永的記敘文訓練中,可以啟發學生在文字的美妙中感悟人生的哲理,獲得心靈的成長;在文筆犀利的議論文寫作中,可以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使其學會理性地對待人生中種種困境;精密的說明文則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嚴謹務實的應用文可以使學生輕松應對未來職場中的寫作需求,樹立良好的職業信心……長期的寫作積累和情感體驗,既加深了學生對于生活的理解,培養了良好的道德習慣,更有利于他們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未來的挑戰。
4.開展課外閱讀,放飛職業理想。
魯巴金曾說:“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豐富多彩的課外書籍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時刻為學生帶來思想道德的啟迪,為學生增添奮勇向前的勇氣和力量。例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心靈雞湯》、《杰出青少年的7個習慣》等書籍,可以使學生在精美的故事中品味人生的哲理,感悟堅強的力量,從內心生發出刻苦學習、笑對挫折的心靈感悟。對于職高生而言,他們面臨的是就業的挑戰,此刻教師不妨為他們推薦一些有利于職場生涯的勵志書籍,如《郵差弗雷德》可以使學生懂得成功的基石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優質的服務,懂得真誠、體諒、守時、樂于助人等職場美德;《細節決定成敗》讓學生明白成功的距離往往就在于細節的差距,使學生學會努力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曼狄諾的《羊皮卷》則讓學生懂得“立刻行動,絕不拖延”的道理……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杏写罅筷P于人生、成功就業的間接經驗,可以使學生輕松獲得所需的精神營養,而這些精神力量往往蘊含在充滿趣味的故事之中,特別符合中職生的閱讀興趣,不失為一種快樂的德育滲透方法。
“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語文教學中處處有德育,只要教師善于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不斷思索與創新,德育教育必將收到顯著的效果,職業教育也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列寧人民出版社,2007,(10).
②魯迅.魯迅全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9).
[1] 王美霞.淺談中職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J].學語文,2011,(2).
[2] 王建利.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學習,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