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為目的,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高職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教學上注重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互動,創造最佳的英語課堂學習環境。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高職英語;教學過程
一、創造性思維的涵義
思維(thinking)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對客觀事物和概括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思維過程是一清晰邏輯的思考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從一個環節過渡到另一個環節的、由淺人深和由少到多的認識過程。在這種思考認識過程中,就需要借助思維來把握事物的整體和全貌,及其發展的全過程。 創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是指以新異、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發散性思維、側向思維、逆向思維和直覺思維等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分。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會產生新的思維成果,是現代學校教學中應努力培養的思維。創造思維離不開想象,想象貧乏的學生,思考問題必然思路狹窄,也不可能有很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發展是不充分的。當今高職大學生,要大膽探索,發展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性思維,培養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高職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熱情不高,英語水平不是很高,感到學習英語特別困難,厭學,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和動力。然而,一些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自制力極強,學習主動、熱情。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進取心,開拓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為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嚴峻的課題。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啟發學生去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注意文化導入,適當增加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內容和知識,善于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創造性火花。在英語課堂教學環節,教學設計要靈活多變,有效的實現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雙向互動,創造最佳的英語學習課堂環境。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的課堂設計
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應靈活多樣,注重培養高職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教學上強調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互動,創造最佳的英語學習課堂環境。
(一)在英語教學中,巧設猜想環節,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從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過渡為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把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創造性思維,課堂形式生動活潑,在適當的時候,安排一些游戲或活動,為學生培養創造能力和生存應變能力打好良好的基礎。例如:有這樣一個故事The Fox and the Grapes《狐貍和葡萄》,講述的是:炎熱的夏日,一個狐貍正口渴時,看到了一個葡萄樹,可經過多次努力,狐貍也沒能吃上葡萄樹上的葡萄,他斷定,樹上的葡萄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于是走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這則英語故事,巧設猜想環節,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讓學生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創造性想象的積極參與正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二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們去做這樣的一個假設或猜想:假設你就是那支狐貍,可是,你沒有因為得不到葡萄而離開,而是利用森林里的資源,想出了辦法,最終吃上了葡萄。在教學中,英語老師采用積極、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創造性思維,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在這個活動中,不管學生想到什么樣的辦法,他們的思維,在原來定勢上都受到了沖擊,學生都學會了從已有的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維,學會了換一種角度來分析問題。有的同學想到和森林里的猴子協作來得到葡萄,有的同學想到用森林里的小樹枝,編一個梯子去摘葡萄。學生的思路一打開,想出了很多辦法,也演義了很多新穎的美麗故事。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體驗到了教與學的快樂。
(二)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勢,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高職大學生在心理上正逐漸走向成熟,他們的探知欲強,樂于創新,富于想象。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注重教學設計上的多元化,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加大學習效果。在高職英語教學設計中,借助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勢,有效的激活學生的思維,大膽創新,發散思維,充分想象,給予學生創造空間。建構一個師生互動,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例如:有這樣幾個英語單詞:street-smart; country- casual。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利用PPT、Flash 等軟件,把以上幾個詞,制作成帶聲音背景音樂的圖片,在屏幕上以動畫的形式顯示這幾個詞。之后,畫面上給出一個汽車駛入的背景畫面。教師再給出該節課的任務,要求學生在二十分鐘的時間內,利用上面的英語單詞,為該汽車設計一句中文廣告詞,該汽車廣告詞沒有正確答案,但要體現汽車的氣派、便捷、無處不在的特點,讓學生突破自己,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中文學習知識,完成課堂任務。視聽結合的動感內容,開放式的思維,視聽、思考、言語的有機結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視聽,讓學生整體感知英語詞匯,去發現學生瞬間產生的創作火花。創造性思維,突破自己,尋找靈感。靈感狀態正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又一典型特征。有的學生創作成:“千里之程,駛于吾下;馬路精靈,隨意之國”。有的學生創作成:“樂在其中,途我自在”。有的學生創作成“駛山青水秀界,展豪華高貴品。”有的學生創作成:“俊捷行,悅炫駛……于天地間”。一節英語課,讓學生對這幾個英語單詞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學生找到了自信。
(三)以音樂為載體,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勇于創新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利用音樂為載體,把英、美國家的通俗音樂引入教學,通俗歌曲生活化、口語話,語言豐富,包含著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等方方面面。運用歌曲進行學生聽說練習,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去感知歌曲的魅力,激發學習的興趣。歌曲Love Story,這是美國影片《Love Story》(1970年)的同名主題歌,由卡爾·西格曼作詞,弗朗西斯·萊依作曲。這部電影傳入中國后深受歡迎,主題音樂家喻戶曉。《Love Story》于1971年獲“金球”獎,旋律優美動聽,歌詞真摯感人。
歌曲中的英語單詞簡單,意境深遠,更有詩歌的美感,可以作為聽力材料使用,把一些簡單,容易聽懂的詞留出空格,要求學生聽音樂的同時,對空格填空。然后,再放一遍歌曲,學生可以跟讀或跟唱。為了實現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學的最后,要求學生結合歌曲的所表達的信息,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對歌曲進行翻譯,但要求翻譯成詩歌,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去翻譯,會發現,學生所翻譯的句子中,總有一些句子會翻譯的唯美,及富有感染力。新穎性和創見性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標志,通過對英語歌曲的翻譯,讓學生在吸收和接受外國文化的同時,也傳承和弘揚了中國優秀文化,學會去欣賞和吸收本國文化和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
四、結束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也是師生情感互動,產生共鳴的過程。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以傳統的英語教學為主,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去培養高職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讓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互動的前提下,創造最佳的英語學習課堂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正是我們高職英語教學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心理學與人生[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5).
[2]賀春英.兩種英語教學科研方法的對比: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J].外語學刊,2008(5).
[3]屠明英.創新思維方法在設計教育中的運用[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
[4]王哲.創新思維訓練500題[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8).
(作者簡介:李祥蓉(1979-),女,四川德陽人,四川省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師,助教,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學、高職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