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迪福
【摘要】本文以教師作為學習者的視角,在對江西省信豐縣5所中學英語教師校本學習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教師校本學習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英語教師;校本學習:現狀;對策
教師學習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也是教師為了滿足其專業發展而必須進行的日?;顒?。但是,目前基礎教育學校在教師在職研修學習的經費投入、時間保障等方面與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相差很遠,學校也不可能把作為英語教學中堅力量的中青年教師都送出去進行專門的進修培訓。而校本學習是一種全員式、全程式和全面式的學習,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根據自己自身學習、工作的特點、需要、目的以及學習的內容、條件、性質而立足于學校,或為了學校的進步,常常在學校里進行的學習,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這里所說的教師校本學習的“學習”,既可以指獲得知識的行為,即“學習一些事情”;也可以指通過那種行為所獲得的知識,即“被知道的東西”;還可以指獲取知識的過程,即“怎么樣學習”,或者是三者兼而有之。作為一種在崗學習的形式,具有經濟性、便捷性、靈活性、實用性等特點。因此,隨著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以及校本成長觀念越來越為大家熟知和認同,教師校本學習也必將成為在職教師個人和集體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式。
一、英語教師校本學習的現狀調查及分析
根據研究需要,對本縣5所中學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90份,收回90份,有效問卷86份。調查的內容涉及教師的學習需要、機會、內容、方式及其對他們專業發展的影響。調查對象包括男教師36名,女教師50名。教師年齡分布為30歲以下的老師46名,30至35歲之間20名,36至40歲之間16名,41歲以上4名;教師的教齡分布為:3年及以下的老師35名,4至8年的有41名,9年以上的10名;教師的職稱結構為:未定級37人,初級職稱32人,中級職稱17人;教師學歷分布為中專16人,大專49人,本科21人。
1.學習意愿比較強
通過調查,有59位老師(占68.6%)希望能通過在職學習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獲得更多的從業技能等。可見,一線的英語教師具有較強的學習需要,希望通過學習促進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獲得較好的職稱或職位。這里既有教師個人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有來自社會、家庭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壓力。
2.在職學習機會較少
研究者對教師參與各級學習培訓活動的次數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近3年來參加過市級或省級培訓1次以上的有3人,只占受調查人數的3.49%;參加過縣級培訓的老師也只有19人,占22.09%;可見,中學英語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不多,也就是說,教師的學習大多數是在學校工作中實現的。這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們自我發展的主動性不夠,習慣“被安排”去校外學習;另一方面,基層學校英語教師培訓經費的不足和突出的工學矛盾使得他們對各種學習培訓只能“望洋興嘆”??梢?,雖然英語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要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各地也組織了各種教師培訓學習項目,但能夠去參加學習的一線教師較少,絕大部分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習,還是以校為本的。
3.學習內容比較務實
在目前社會趨向務實的環境下,多數英語教師希望學習與他們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以獲得更好的職稱或職位,獲得更多的認可。從問卷中可以發現,受調查者認為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從高到低依次為英語專業知識(49人,占56.98%),英語教學方法和技能(45人,占52.33%),教育學心理學知識(31人,占36.05%),教育技術知識(29人,占33.72%),教育科研及論文寫作(11人,占12.79%)。
4.學習方式推崇自主
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們經常采用并且認為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是自己閱讀專業文獻,其次是基于問題的交流研討或教學觀摩,而對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和崗前培訓認可度不高。很大的原因在教師是成人群體,作為成人學習者,他們有較強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而崗前培訓往往是一種“外接式”的培訓,容易使得教師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或販賣者”,使他們處于“被學習”、“被培訓”狀態,自然就讓老師“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改進的策略與建議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初中英語教師校本學習的現狀不盡如人意,校本學習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應該有更大的作為,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努力,以發揮校本學習在基層學校英語教師專業成長中的積極作用。
1.自主性學習是主導
校本學習是一種以內在動機為主的學習,教師能自我診斷學習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行選擇學習方式,自我尋求學習資源,自我評價學習結果等。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教師更傾向于自主性的學習方式。集體學習是必要的,但必須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在校本學習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個體學習的主導作用,必須有良好的自我發展意識,清晰的發展目標,可行的學習計劃,有效的自我管理與監控。
2.有效開展活動是關鍵
從本質上來講,校本學習是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是教師在教育現場中通過體驗、觀察、反思,形成自己對教育理念或思想的個人解讀,并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自我驗證的如此循環往復的過程。調查中發現,許多教師反映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開展一些所謂的教研活動常常是“任務式”的,沒有取得實際的效果。因此,在開展校本學習活動時,應堅持學習為改善教師教學實踐服務的原則,僅僅圍繞英語專業知識、語言教學技能、教學研究三個方面來組織學習活動。同時,在學習方式上要實現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使教師真正能夠學以致用。
3.學習環境和資源是保障
必要的學習資源和良好的組織環境對英語教師校本學習有重要影響?!叭绻麤]有一種支持的環境,使所有的教師參與到持續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就不可能期望有什么系統的、整體的變化發生”一種賦權的、支持的、合作的外在組織環境是進行校本學習的基本保障。因此,要盡量豐富教師學習的資源,加強圖書館(室)的建設,加強校園數字化資源建設,充分利用網絡的遠程教育功能,使英語教師能夠共享國家、省市各級英語教研網等專業網站的豐富資源。此外,學校還要從制度上就學習保障、學習激勵和學習評價等方面為英語教師開展校本學習提供保障。
4.學習型組織建設必不可少
“校本學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個體封閉式自學,而是一種具有共同體性質的開放式學習,它強調學習者之間互相分享,重視教師與同事、專家之間的橫向交流和縱向引領的互動”。中學一般都沒有獨成體系的教師學習型組織,但都設有英語教研組、備課組。因此,英語教師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也應該以此為基礎,在組織結構、文化氛圍、管理理念、決策溝通等方面進行改革,使教研室的校本學習功能得到真正的發揮。一般而言,可根據不同發展需求和校本資源特點在教研組、備課組的基礎上組建更加細致專業的組織,如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的英語日常教學實踐交流的學習共同體;以承擔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為組合的學習共同體;以反思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學習共同體,等等。但是,不論是何種組織類型,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都應該能夠相互認同、分享,在這個互動交流的平臺上通過經驗分享、反思批判、項目研究等方式,實現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溝通、生命的對話,以此促進和推動英語教師的自我反思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