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亞真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要巧妙融入情境教學。情境教學安排設計可以融匯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只要利用合理恰當,就會事半功倍。
【關鍵詞】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合理
情境創設是語文課堂教學較為常用的教學手段。這一教學手段更是被廣泛應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感知,讓課堂教學進入一種高效的教學氛圍。當前,許多教師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意識還是比較強烈的。而合理的情境創設,必須要有非常明確目的,你所操作的每一個情境都是有的放矢。教師的情境創設可能發生在備課時,也可能發生在課堂教學時,以及課堂生成時。教師往往沒有關注課堂的生成,依舊“我行我素”不管生成,顯得“畫蛇添足”。這樣的情境創設癥結在于——教師沒有明確自己教學設計的目的,為“創設”而“創設”。
那情境創設的目的到底是為什么呢?如何創設得更實效呢?本文試就這兩個問題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一、明確創設情境的目的
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常常圍繞一個中心抑或重點而行進。而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任務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又是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創設情境要促進學生發展,首先要以培養興趣為前提,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激發學生獨特的個體體驗;還要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更有創造性;最后通過語言訓練的諸多手段,實踐課堂所學。
情境創設最終的目的是要服務于課堂教學,它生發于教材,融合于特定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聯想。然而許多教師尚未深切領會這一點,導致所創設的情境偏離了教材,打亂了教材根據學生思維、心理發展的特點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造成課堂教學高耗低效。
二、情境創設融化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新課程改革講究的是將學生各種有利于課堂學習的感官及情緒都調動起來。這就要求除了教師的設計安排,更主要的是學生參與進來。情境創設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機激發出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將傳統教育中學生被動、單一接受教師灌輸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方式。當下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合理創設追求的內容以下方面:
1.利用導語創設情境激發探索興趣
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文本特有的環境氛圍,巧妙利用授課伊始的導語由于孩子們往往離文本所描繪的生活環境,以及自身的認知基礎有著較大的差別。教學點與興趣點往往不一致,文本與學生脫節,這時就需要教師創設優質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學生與文本的共鳴。比如在講授《背影》時,我用這樣的言語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在學習本文之前也許曾經閱讀過這一名篇,對它也可能有自己的感知,可能是流淌在字里行間感情上被打動,但也許還未有更深層的體悟。今天我們要再次走進這名篇,期待我們有更豐富的體悟和收獲。寥寥數語,從情感上一下子牽引住了學生,從而激起他們探索課文的興趣。
2.運用文本創設情境體味人物的形象
文本的運用一向是教師備課過程中的難點,教師往往熟透文本,但對于文本缺乏個性化的解讀和運用,在創設活動情境的過程中往往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解讀,而這樣的情境創設肯定無法讓學生也有自己個性化的解讀。比如在體味《木蘭詩》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首先教師自己要充分解讀“木蘭”,留下學生理解揣摩運用的解讀與學生分享,比如本文中“木蘭”的美,教師可以通過改編的一些影視作品,讓學生感受形象。感受完形象后讓他們動筆,將自己感受到得形象。讓學生與木蘭跨越時空,展開心靈的對話,產生情感的共鳴。再以“木蘭美在哪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探討,受到人格的熏陶。
3.創設體驗情境激發想象
啟迪聯想,觸摸作者情;啟迪聯想,觸摸作者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作品中的具體形象啟發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聯系生活實際來豐富補充作品的形象,真正把作者的情思化為學生可觸摸到的真情實感,例如在講《變色龍》時,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神情、心理,了解作者描寫、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然后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思考這個人物形象背后的社會,抓住了文章的重點,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積極性。當學生讀懂了主人公——奧楚蔑洛夫人格之后,再接著可以適時發問:在歷史和現實中,你還能舉出具有奧楚蔑洛夫的人嗎?一句話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他們低聲交流,很快便舉出了大量人物,有的甚至說自己的周圍就有類似之處;由此,學生不僅加深了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進而體會作者的寫作情感,而且也使學生在積極快樂的思維活動中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我們常常有這樣一個比喻:一撮鹽讓你直接下咽,你肯定無法接受,但將這適量的鹽放入一碗肉湯中,你就會享受到每位的佳肴。情境的創設之于課堂教學,猶如湯之于鹽。課堂教學不能沒有情境設置,而情境創設也要選好內容、安排好時機。只有合理安排好教學情境,語文課堂才能在獨到的情境教學中讓教師與學生,學習與知識,感情與收獲等各方面水乳交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