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湯志強
【摘 要】2012年以來出現了許多食品安全事件,凸顯了我國食品企業主體責任缺失的嚴重問題。本文從主體責任的內涵入手,著重分析了食品企業主體責任缺失的表現及原因,并提出了加強食品企業主體責任建設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食品企業;主體責任;食品安全
“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本,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是國家安定、社會發展的根本因素。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都是全體公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食品工業已成為第一大產業。但是近年來陸續出現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肯德基的“蘇丹紅”等事件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加顯現了我國食品企業主體責任的缺失。因此,食品企業必須提高主體責任意識,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
一、食品企業主體責任的內涵
企業主體責任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產物。食品企業的主體責任,即企業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相關利益者的利益,而最重要的是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食品企業主體責任的內涵:一為經濟責任,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物質產品和良好的服務,保障社會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二為法律責任,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法規,執行本行業規范和行業的基本道德準則,嚴格執行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三為倫理責任,員工方面,要取消歧視,保護員工數據不一致和數據冗余的現象。大型企業信息設計之初,準確捕獲用戶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不能時刻以需求為核心,需要的作用應當是幫助分析需要對那些數據進行處理。
二、食品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食品企業主體責任缺失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假冒偽劣甚至有毒有害產品廣泛存于市場:過量食用食品添加劑、濫用非食品用化學物問題突出;食品污染問題嚴重等等。這主要由于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存在、主體責任意識淡薄、法律規范與社會監督不完善、政府對企業主體責任的監管滯后造成的。
(1)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存在。一些食品企業受傳統經營觀念的影響,認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使命是獲取利潤,因此食品生產企業一味逐利,置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顧,喪失起碼的道德良心,毫無誠信可言。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在生產過程中以次充好,使用有害添加劑,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2)企業主體責任意識淡薄。食品企業主體責任體制不夠健全,有些企業對主體責任不甚了解,主體責任意識相當淡薄,不清楚如何承擔主體責任,并且企業內部組織制度建設上也明顯不足,缺乏適當合理的管理。(3)法律規范和社會監督不完善。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內容比較淡薄,沒有專門的法律對企業的主體責任做出詳細規定,與此同時,我國的市場機制尚不健全,市場準入機制、競爭機制和交易秩序也不夠規范。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監督協會、社會公眾的監督以及整個市場機制的作用都是十分有限的。(4)政府對企業主體責任的監管滯后。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發生在食品生產源頭和初加工環節,折射出我國食品安全源頭監管不力的問題。一些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不能認真履行自己的監管職責,只從地方經濟增長的眼前利益出發,只注重企業獲取的利潤,忽視企業與社會的長遠利益,而對企業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夠,對食品企業生產不合格產品等違背主體責任行為“監而不管”或者瞞而不報,甚至是腐敗包庇現象。
三、加強食品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的建議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費者配合政府媒體,打擊食品犯罪,解決食品問題,而不是讓政府和媒體單獨解決。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應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食品企業應樹立質量責任意識,對于食品企業而言,保證食品安全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也是維持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與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食品企業應該把提高食品質量水平、保證食品安全、履行社會責任作為首要任務樹立“質量第一“的生產經營方針,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增強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主體責任意識與企業成功與否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它不僅反映企業經營道德水準,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企業自身的長遠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把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作為企業的責任,自覺履行道德義務,樹立健康觀念,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設,繼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認真梳理、補充和完善,對一些涉及食品監管的舊法進行廢止、修改和整合,將各種法律法規中有關食品安全和監管的內容加以整合,盡量減少立法和執法上的相互沖突,對一些混亂的法律體系加以梳理,實現法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建立廣泛的社會監督機制,加強新聞媒體監督力度,媒體監督具有傳播迅速及時廣泛的優勢,能夠迅速聚焦公眾注意力,形成社會壓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網絡,提升公眾的監督水平,加大消費者協會監督力度,提高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積極性。建立健全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體制機制,規范舉報獎勵制度,增強社會監管合力,建立起全面的食品安全監控體系。對于政府來說,政府應加強監管與服務,各級政府應轉變職能,嚴格履行監管責任,建立相應的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協調各部門的工作,重新確立政府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責任,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機制。消費者應改正觀念,學習常識,加強維權意識,也應該普及相關法律,加強消費者維權意識,特別是增強科學知識、增長辨識能力和選擇判斷能力。
針對當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必須強化食品企業的主體責任,這是一項重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它需要政府、媒體、社會公眾等的廣泛參與,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食品企業的自覺行動。食品企業應該應該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規范企業自身行為,將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作為企業的基本使命,真正確保食品的質量安全,切實履行企業的主體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 考 文 獻
[1]劉艷.論食品企業的主體責任[J].現代商貿工業.2010(3):45~
47
[2]王曉麗,李磊.基于食品安全視角的食品企業主體責任淺析[J].價值工程.2009(4):11~13
[3]蔣冬梅.基于企業主體責任理念的食品安全問題探討[J].中外食品.2008(2):45~46
[4]王化楠.發展我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J].企業導報.2009(11)
[5]楊秀清.企業主體責任視野下的標準化和消費者參與[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0(2):89~92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Z].
1995: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