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艷玲
摘 要:閱讀能力就是閱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書面語言的認識和理解能力。閱讀是以了解文字意義為中心的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讀者首先用視覺感知文字符號,然后運用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對感知的材料進行加工,把經過理解、鑒別的內容歸入或并列如已有的知識結構中,貯存起來,根據需要隨時提取并加以運用。
關鍵詞:閱讀能力 文言文 中心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76-01
我認為要想把一門功課學好,首先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古詩詞鑒賞須要讀懂詩詞,了解其寫作背景,最重要的要明白詩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次,還要掌握古詩詞的常用的表達手法、修辭手法。至于閱讀題,你要讀懂每段的意思,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些關鍵句子的深層含義。閱讀也有一定的套路,多掌握一些套路對以后的學習很重要。只要肯努力并掌握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我相信語文成績能夠突飛猛進的。
科學小品文和議論文閱讀,應細心閱讀原文,科學小品文可重點理解其中的“這、那”等代事物的詞和“但”等改變語意的詞和涉及科學概念的文字,這些就是出題點,如果是議論文,應找出各小段中心句,看作者的觀點是什么,如何展開論證,這些就是出題點。如果是小說就容易多了,一般出題就是情節、人物、主題、環境這四點,情節常考概括故事,人物形象常考分析,你就說清楚作者用什么描寫方法(如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等)寫了什么什么思想性格。主題就是通過人物的故事要反映什么社會現實。環境描寫常考作用—— 不外是渲染氛圍、烘托人物心理這些,都可以背死來答。此外還有傳記,這和小說又差不多。
你要拿高分我看關鍵就是仔細讀文章,讀題目,找準做題切入點。讀懂文章的重要標志是:文章寫了些什么,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此寫法來表達文章中心,這些寫法對表現中心有何作用。閱讀能力的基本功訓練,體現在“段”上,“段”是篇的具體而結合,一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各種能力,在“段”中都有體現。而“段”短小,易把握;用各種不同的體“段”進行訓練最終可以掌握閱讀的各種方法。具體的方法如下:(1)整體看一遍此段講述的內容是什么。(2)逐句研究,每句話的大意。聯系上下文回答問題。(3)研究這段中的句子之間的聯系,將句意相近的幾句歸為一層,概括層意。(4)根據段中的幾層之間的關系,總結段意。文章說的每句話一定都是為中心思想服務的,所以答題時每個問題都往中心思想上靠。(5)再看這段為表達這個段意,用了哪此寫法學會分析,概括的表述。先看題再看文章,方向性更強;議論文重點看首段,尾段及每段的中心句。新聞看導語。記敘文一般考人物精神情感;注意審題。
文言文閱讀重在考查文言實詞和虛詞、篩選文中信息和翻譯句子或語段;因此,同學們在完成文言文閱讀時,首先要粗讀原文掌握大意,再瀏覽題目做到胸有全局,然后按題干要求和設置的選項仔細核對原文,最后作出判斷。此外,古典詩詞閱讀時,同學們主要著重鑒賞詩詞中的形象、語言特點和表達技巧,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及老師教給同學們鑒賞古典詩詞“五步法”:(1)讀全詩。(2)析意象。(3)品感情。(4)賞技法。(5)評觀點。而考查內容也不會脫離這幾個方面。
多看書是最好的辦法。推薦去讀一些史料類的文章,既可以提高認知文言的語文水平,又增加歷史常識。或者也可以讀一些古代名人的著作,散文最好,但篇幅不要太長。四大名著是文言與白話之間非常好的銜接教材,而且這教材是前人就編好的。其次,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方法就是讀一些古文小短文。可以選擇到書店里購買輔導書。讀的時候不要看翻譯,而且要誦讀。誦讀就是說最好要讀出聲音來。主要目的是熟悉文言字詞,讀順了自然做題也就順了。順幾遍之后,先看字詞的注釋,看這些就要用筆圈劃了,把有活用的或者是通假字什么的劃出來,待會可以著重看。最后,看翻譯。當然,看翻譯不是不過腦子看,要逐字逐句,仔細一點。再把先前劃出的字詞代到翻譯中去,就像套數學公式一樣。揣摩一下。這些如果你有空都去做了的話,最重要的那還是在學校聽老師講課了,上課瞌睡或者開小差的話,課后花的功夫太多了,也不劃算。
讀完一篇文章后,要回味一番對文章的段落結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論點論據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幾次。要留心關鍵詞句,注意弦外之音。對文章的評價分析,一定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愿去想當然。切記:一想當然,就會出錯。如果文章太長,你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問題看一遍,帶著問題去看文章。這樣可以幫助你去掉雜念,提高閱讀速度和解題的正確性。要善于找關鍵句,特別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頭一句話,往往就是關鍵句,可以幫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題。此外,還應該細讀文章,因為有時的試題是考細節。可以邊讀邊用鉛筆做點標記,把有關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即五個W劃出來。凡逢人物就圈起來,看完一數,有幾個圈就是幾個人,一目了然。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1:辯明文體,選準角度,議論文體,可從總體上根據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內在邏輯關系、材料性質、論證方法,進一步按常見的論證結構—— 并列、對照、總分、層進—— 作切分;說明文體,緊扣說明對象,根據其特定的說明順序,或按時間、空間、或按事物自身的構成,或按事物發展,或按事理邏輯來劃分。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領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前呼后應句(包括文中反復出現的文句)。技巧3:審辨標志性詞語。可以作為標志性詞語的有:A順序詞,B關聯詞,C指代詞,D范圍詞,E類別詞,F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復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技巧4:從形式方面分析:(1)重視具有前后銜接、勾聯、照應作用的語言標志;重視有區分層次作用的標點符號。(2)掌握文章因文體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結構規律:議論文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來論證事理;說明文常采用總分總式或并列式結構來說明問題。
簡而言之,做語文的閱讀題要看你與寫作者和出題者的想法是否具有共通性,在閱讀題目和文章的同時要學會多角度思考,以自己、出卷人、閱卷人進行換位思考。畢竟是應試教育的制度下,有時候還要學會答題規范,思路明確,字跡清晰,應該有相應的格式。平時在注意積累,多思多想,不要光看文章的情節,要關注文章的背景,經過一段時間后相信你會成功的。
參考文獻
[1] 王榮生.評我國近百年來對語文教材問題的思考路向[J].教育研究,2002(3):54-57,77.
[2] 劉國鈞,陳紹業.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