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崢嶸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善于捕捉“生活現象”,貼近學生生活,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在“做數學”中體驗“生活數學”,進而使學生在知識與能力獲得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關鍵詞:生活實際 數學教學 數學概念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97-01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利用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將數學融合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生活,在生活尋找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數學教學非常必要。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則需要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角度運用已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求真實的背景。”溫非爾德認為:學習是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行為或知識的較持久的變化,學習數學正是一個練習、經驗“做數學”的過程。則需要教師設法讓學生在“做”中發現、“做”中感悟、“做”中解決,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生活數學”,使學生經歷、感受、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現思維過程,同時把課堂變為學生活動和展示自我的殿堂。
簡單的說,讓數學走進生活是實現數學教育,加強學生應用能力,推進素質教育不可少的一元,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教學,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淺析。
1 數學概念形象化
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為此,教師必須開放小教室,把新鮮的生活題材引入數學學習的大課堂。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其一原因是學生不能理解數學中的概念。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要用學生熟知的實際生活素材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幫助他們理解數學概念。
例1:如在教學循環小數的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學蜜蜂:“嗡嗡嗡嗡……”的叫聲,則讓學生感知“不斷重復”,從而引出“循環”的概念,這樣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2:用剪刀或取釘在一起的兩根木條,并將其想象成兩條直線,就得到一個相交線的模型,這樣易于學生理解相交線的概念,讓學生找出一些身邊相交線的實例,體會相交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生活中的所見,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不僅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數學概念,而且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數學問題實際化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它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不僅有助于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景,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3:如福建省的羅鳴亮老師在上“列方程解應用題”一課時,就是緊緊圍繞“今天我當家”這個小主題,根據當家必須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等具體事情,結合錢、時間、如何安排等具體情況,設計了一系列的數學方程應用題。
例4:電信公司給顧客提供兩種上網收費方式和電話的資費問題都是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往往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數是經過簡單化了的,缺少生活氣息的,只要教師把它改成學生感興趣的、知道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很好地認識到數學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而且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技巧,又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豎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3 數學的可操作化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例5:在數學“利息和利率”一課前,可以布置給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銀行去參觀,并試著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記錄銀行的利率,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就產生問題了:如“利率是什么呢?利息是什么呢?為什么銀行的利率會變化呢?”等,對于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教師先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再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
例6:研究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和圓錐體體積關系時,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找出二者的關系:
(1)準備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容器。
(2)將圓柱體,圓錐體都裝面沙。
(3)將滿裝沙的容器,放在天平上稱出各自的重量。
從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和圓錐體體積的關系為: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不僅使學生將生活中的實際知識融入數學中,而且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這樣利于學生理解、鞏固、加深新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實踐等方面的能力。
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一日三餐,會使學生產生心切感,有利于形成是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總之,數學即生活,數學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結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數學能力,并發展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讓同學們深切感受到實際生產和生活離不開數學,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并從內心深處產生渴望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
參考文獻
[1] 苗沐霖.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10):46-48.
[2] 劉伯仁,劉小京.讓數學走進生活,課堂會更精彩[J].小學教學設計,2005(5):33-34.
[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范文貴.小學數學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 劉桂玲.走進生活,感悟數學魅力[J].新課程(上),2012(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