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戰
摘 要:探索式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優越性,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嘗試。
關鍵詞:探索式教學法;數學教學;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探索式教學法是數學教學中最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探索式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與趣味性。運用探索式教學法要遵循“建立情境→提出問題→探索發現→猜想驗證→尋求規律→實際應用”的模式,力爭在每個環節都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挖掘出他們的潛在智慧,從而達到既讓學生掌握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思維與探索能力的雙重目的。下面淺談一下我在數學教學中嘗試用探索式教學法取得的效果。
一、建立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或生動有趣、或富有創意、或懸念重重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主動進入學習狀態。如,在探索反比例函數圖象和性質的教學中,展示了許多反比例圖象的畫片,讓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望,為學生畫反比例函數圖象奠定了基礎。
二、提出問題
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創造性地把書上的“句號”轉變成“問號”,把“問號”融于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遇到問題,促使學生努力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例如,在講反比例函數圖象和性質時,我提出了許多本節課的重點問題,反比例函數y=■的圖象會是什么形狀呢?y=-■的圖象又會是什么形狀呢?等等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自主進入角色。
三、探索發現
探索發現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過程。所謂自主探索可分兩種:一種是主動探索,說明學生自己要學;二是獨立探索,說明學生自己有能力去學。在教學中,要不斷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同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情感投入等表現。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類比和發現,讓學生自己去經歷過程,總結結論,實現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的目的。在學生新發現的同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給學生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學生繼續探索的信心。發現不足改變自己的探索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在學習反比例函數圖象和性質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示范出反比例函數y=■的圖象,同時比較y=■與y=-■的圖象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探討判斷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位置和性質。同時,教師要多引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對學生的總結發現做一個合理公正的評價。
四、猜想驗證
數學猜想實際上是一種數學想象,是人的思維在探索數學規律本質時的一種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實和經驗上,運用非邏輯手段得到的一種假定,一種合理推理。從學生實際出發,順應學生思路大膽建立猜想,進而驗證猜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現創新的機會,并根據合理條件作出猜想,培養思維的創新,從中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學習。在講反比例函數圖象和性質時,讓
學生在已了解y=■和y=-■的圖象位置和性質的基礎上,猜想出y=■與y=-■的圖象各在哪些象限,以及反比例函數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的變化而發生怎樣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出函數圖象,驗證猜想的結果是正確的。
五、尋求規律
規律是數學的靈魂,學會發現規律比多記幾條規律重要得多。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尋求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和價值,并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我在教反比例函數圖象和性質時,讓學生通過對反比例函數圖象的觀察、分析,總結出規律,概括出反比例函數的性質,使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逐步達到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激發學生探索欲望的目的。
六、實際應用
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教學任務之一。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知識形成技能的結果,是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的檢驗。如,市煤氣公司在地上修建一個容積為104立方米的圓柱形煤氣儲存室,儲存室的底面積與其深度有怎樣的函數關系,通過討論探究,使學生對利用反比例函數解決實際問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初步培養學生利用反比例函數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的目的。
總之,探索式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優越性。如果教師經常采用探索式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探索式教學真正體現了課堂主人翁的教學思想,避免了我講你聽、我說你練的被動式教學,真正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練、思的過程中得以提高。實踐證明,探索式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與主動性。它是數學教學中最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我們要大膽嘗試。
(作者單位 河南省武陟縣大虹橋鄉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