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內容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堂發生了較大變化,尤其是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相應的實踐,課堂教學效率也隨之得到了提高。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因對新課改理念理解的偏頗,教學中也出現了走過場、追求形式等現象,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效果,正確分析其中的不足,方可讓教學更加有效。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數學 教學實踐 探討
新課改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理念的革命,更是理念指導下的實踐的革命。在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走出了傳統教學以知識為本位、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逐漸走向以學生發展為方向、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的合作探究式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主體,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
一、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
高中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轉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而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從而實現知識構建。
要實現這一轉變,首先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不僅要通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課堂氣氛的調節作為基礎,還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來創設情境,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中先以手折紙的游戲引導學生得出對折次數x與所得層數y的關系式y=2x,然后結合以前的函數知識讓學生對該函數嘗試定義,教師總結后得出函數的概念,并提出問題“怎樣得到指數函數的圖像?指數函數圖像的特點?通過圖像,你能發現指數函數的那些性質?”引導學生深入到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及其簡單應用學習過程中。
其次,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應用問題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對學生的關注予以反饋,點撥釋疑,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更加具有系統性。如在“直線的方程(點斜式與斜截式)”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問題如“過已知點P1(x1,y1)的直線有多少條?僅告知直線的傾斜角或斜率一個條件,這樣的直線有多少條?過已知點P1(x1,y1),斜率為K的直線L有多少條?”當學生通過討論后初步得出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討論強調“當傾斜角為0度時,L的方程為y=y1;當傾斜角為90度時,L的方程為x=x1;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只能表示斜率存在的直線。”然后再過渡到對下一問題的探究中。
二、注重實效而不走過場
新課改雖然已實施多年,但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受高考制度、教師觀念、學校管理等多方因素制約,改革中極容易走極端,從而讓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產生走過場、追求形式化等弊端。因此,要真正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還得結合新課改理念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
首先,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新課改下的數學極力倡導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拋棄思維能力的培養,如空間想象能力、歸納類比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尤其要加強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需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應用,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過拋物線y2=2px(p>0)的焦點的一條直線與這條拋物線相交于A、B兩點,求證:這兩個交點到x軸的距離的乘積是常數的教學后,提出問題“逆命題成立嗎?將題目條件加以推廣,能得到類似結論嗎?一條直線與拋物線y2=2px(p>0)相交,兩個交點的縱坐標分別是y1,y2,若y1y2=m(定值),那么該直線過定點嗎?直線與拋物線y2=2px(p>0)交于A、B兩點,設直線OA、OB的傾斜角分別為α和β,且α+β為定值θ(0<θ<π),那么直線AB過定點嗎?”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學會全面、多角度地區分析一個問題,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其次,要注重合理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隨著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課堂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而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只看到了多媒體積極一面的作用而忽視了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形成了從頭到尾用課件展示的“生動”但低效的現象。其實,要應用好多媒體,就需借助多媒體來激發學生興趣,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學中播放幸運52中猜物品價格的游戲而引入二分法;要借助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的教學中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圓錐曲線是怎樣隨著e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我利用FLASH動畫展示曲線的形狀隨著e的變化而改變,使學生能快速理解圓錐曲線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真正掌握圓錐曲線的性質及應用。當然,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對知識進行總結,進行多樣化練習等也有積極作用,教學中教師還根據教學需要而合理選擇使用。
正確理解新課改理念,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實踐中學會反思,反思中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燕.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 考試周刊,2013年29期.
[2] 楊建民.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J]. 網友世界,2013年03期.
[3] 王仙.新. 課程理念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年15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