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召權
【摘 要】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很多老師都怕上數學課,因為學生對數學不敢興趣,覺得學數學枯燥無味。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齡特點,幫助、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帶動其它習慣的養成,促進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探索
“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欲,勉強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嘔吐和惡心,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相反,他就會樂于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想到這句話,不由讓我想到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很多老師都怕上數學課,因為學生對數學不敢興趣,覺得學數學枯燥無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農村小學教師應該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呢?多年來我一直擔任低年級的教學工作。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齡特點,幫助、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帶動其它習慣的養成,促進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
一、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么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涂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游、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并不怎么樣。不同的年齡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質,孩子的興趣往往有自己的獨特性。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表現,往往是他天賦和素質的先兆。老師要經常問一問孩子的興趣是什么,要引導孩子不斷發展興趣。以學習為快樂。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老師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與學生交朋友。實踐證明,小學生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教師,也就喜歡他教的那門學科。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并理解他們,對學生感到有親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小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家人對其照顧不夠,這些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愛”,以師生的感情,誘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生對學習的勝任感,直接影響學習興趣。有了對學習的勝任感,應能產生學習興趣,但是,有些學生學習很吃力。教師要及時幫助這部分學生彌補數學知識上的缺陷,課外不僅進行必要的輔導,而且還要注重課內的輔導,表揚鼓勵,樹立信心。當這些學生產生自卑,學習沒有興趣,灰心喪氣時,為了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在教學中盡量尋找他們的點滴進步,并及時表揚、鼓勵,從而激發上進心,努力學習。
二、發揮課堂優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教給他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開學初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首先,要引導學會看圖,主要看圖中都有什么,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其次是引導學會從圖中找與數學有關的信息。剛開始預習對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我們可以慢慢教給學生看的方法,讓學生由幼兒園那種單純的圖面意思理解向發現信息層面轉變。等掌握了方法就放手讓學生自己預習。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
當然,在課堂上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還要注重激勵與表揚,對學生進行正強化教育。在實驗的過程中,始終以欣賞、激勵的目光對待學生,讓孩子感到自豪,內心充滿幸福感。比如用贊許、表揚、撫摸、獎賞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自尊心,還能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競爭和學習。第二,加強行為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在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訓練的過程中,突出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的轉化,即認識向行為的轉化;從行為向習慣的轉化。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們由不良習慣轉到正確行為,既需要提高認識,又需要行為矯正,特別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長的嚴格訓練。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更好地學生的學習習慣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