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軍
摘 要: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且具有實際效果的實踐教學方法,它能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質量和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下面本文將簡單分析小學語文探究式學習的特點,并且提出幾點有效的探究式教學方法,希望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實踐活動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式學習;實踐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模式也在不斷創新,探究式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開展探究式學習具有必然性。
一、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探究式學習也被稱作研究性學習或者是探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科以及生活中選擇主題并通過創建與學術研究相似情境的形式讓學生可以自主的發現問題然后通過收集信息、實驗操作、交流探討等方式來尋求解答的過程。通過探究式學習,學生可以獲得知識與能力上的提高,同時它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探索精神。探究式學習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主動性。在探究式學習模式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自己。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并利用學習資源來進行各個學科的學習,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中,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與學習習慣。而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踐性。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往往停留在口頭與筆試層面,因而造成了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弱的問題。探究式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取知識,能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
(三)開放性。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信息化的實現讓學生擁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而探究式學習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與學習能力。
(四)合作性。探究式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實現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通過這種交流與合作,同學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氛圍會更好,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二、探究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實現情景式教學。情境式教學的實現可以幫助學生喚醒主體意識,而探究式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很好地實現情境式教學。在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生理與心理的發育都不夠成熟,因此認知水平與邏輯思維能力都比較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更容易接受與理解感性一些的知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建生動的教學情境,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情境的感染進而主動地探究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生學習《荷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所看見的荷花是什么樣的,甚至可以讓學生即興的扮演荷花。這樣的氛圍就會引發學生對荷花的熱烈討論,而通過討論學生在學習之前就會對荷花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繼而擁有比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學生還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荷花的圖片,讓學生對荷花的認識與了解更加的直觀。教師所創建的情境,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激發,進而懷著好奇心展開這篇課文的學習。
(二)創設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探究式學習需要給予學生很大的自主權,讓學生自己搜集與獲取有用的學習信息,因此,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這樣,在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時候學生才能大膽的提出自己的問題與解決之道,才能擁有融洽的探究式學習環境。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如果意見是對的,教師應該適時鼓勵與贊揚,如果是錯的也不能批評與打壓,而應該在顧及他們自尊心的前提下慢慢的引導,這樣,學生們才會更加直接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學生是教學實踐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學習,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科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有很強的活躍性,對新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因此,教學在學生學習階段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觀察和發現問題。在教學內容預習階段,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自主預習。如教材“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一節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學習。學生會在腦海中回想曾經學過關于李白的詩歌,考察學生是否還記得學過的內容,或者介紹李白的個人資料,并且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手段收集作者資料。而在學生進行預習時,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生的思維便會開放起來,敢于探索一些問題,并且大膽解答問題,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且自主解決問題。在“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一節中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提出讓學生思考,其實沒有三千尺,為什么李白要寫成三千尺?在學生激烈討論后,積極思考問題,然后開展小組談論,共同解決遺留問題。
(四)布置探究性作業。教師布置探究性的語文課后作業,學生就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更好地觀察身邊的環境。語文探究性作業是以學生的感悟為主要目的的。通過探究性作業的布置,不僅能讓學生對所學的課文有更深刻地理解,學生也能在探究的過程中散發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科學探索的
精神。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利用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好奇心理,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且在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探究能力,不僅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還能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動腦能力和思考問題的水平,讓學生能認真學習新知識,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變得敢于嘗試新的語文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實現教學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立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探究式學習的評價內容和方法[J].新課程(小學版),2011(2).
[2]張士林.探究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3(1).
[3]劉江雯.小學語文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
[4]白久宏.新課標背景下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中的“合作探究”式教學芻議[J].大觀周刊,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