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春花
小學高年級學生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時必須具備和掌握的一項基本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數學概念的引入、數學應用題的解答、幾何知識的教學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如果學生的計算能力不過關,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提高小學數學高年級的計算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演繹歸納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良好的數學素養。可見,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學生計算興趣不高、計算水平低下、計算錯誤頻頻的糟糕現象,而且由于計算錯誤,直接導致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甚至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計算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師把這些錯誤都歸咎于學生的粗心、馬虎,但通過我長期的觀察、調查、分析和研究,情況其實并非如此簡單。我對照學生的作業查找計算出錯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差,如進位加法、退位減法不過關,乘法口訣不熟等;二是部分學生缺少一種良好的計算習慣,如看題不認真,計算不仔細,算完不檢查等。然后,我們根據找到的原因制定措施,對癥解決問題。
一、采用多種方法,及時輔差
(1)培養學困生計算的興趣。具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題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學會計算的方法。我們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在計算題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開展計算比賽活動等形式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都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2)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口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口算的速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天由小組長負責檢查、記錄組內學生的口算情況,天天進行口算練習,定期進行評比總結,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有利于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讓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計算能力差的學生學習,輔助他們把落下的基礎補上(這里主要是針對中高年級學生而言)。學優生幫助學困生將落下的加、減法、乘法口訣等有關計算的基礎知識搞過關,使學困生的計算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進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提高數學成績的目的。
(4)樹立學困生計算的信心。碰到計算步驟多或計算復雜的題目,耐心幫助學困生分析計算順序、根據需要進行個別輔導,逐步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多表揚、多鼓勵他們,努力樹立學困生的自信心,以達到逐步提高學困生計算能力的目的。
(5)加強訓練,形成技能。教師將計算題型歸類,讓學困生一天練一個類型,隔天鞏固練一題,這樣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但要注意,每次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如果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就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不愿計算,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對題量的控制,其次計算形式要多樣,除了計算題,可適當增加一些判斷題、選擇題等,如:4×5÷4×5=1(判斷對錯)……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我發現,學生的計算錯誤,很多是由于學生的粗心大意造成的。比如在計算過程中,把計算符號看錯、把數字抄寫錯、計算不打草稿、草稿紙上算對而謄寫出錯等,這都與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有關,所以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
(1)要求學生養成書寫規范的好習慣。有的同學書寫潦草,比如把6與0、1和7等數字書寫得模棱兩可,導致在計算過程中出現自己書寫的數字也有看錯的現象,從而出現本不應該出現的錯誤。嚴格要求學生寫規范數字,可以有效地防止這種錯誤的發生。
(2)教師嚴格規范計算過程。計算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凈,即使是草稿,也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排列有序,便于檢查。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板書要規范,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嚴格等。
(3)計算時要求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驗的習慣。即做計算題時,第一步是要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第二步要仔細想一想正確的運算順序、有沒有簡便算法以及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第三步要求認真計算,第四步要求進行演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嚴格要求并堅持下去,還必須經常激勵學生,使他們認同教師的嚴格要求,并保持對計算的興趣,這樣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以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另外,在計算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小學生在做計算題時,往往只滿足會做,不愿意進行必要的練習,特別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教師要向學生講明計算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要求,如每天做三至五道計算題,持之以恒,把計算的基本功訓練好。
由于學生是鮮活的、千差萬別的,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盡量減少學生計算的錯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