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案例,能夠形象地解析語文知識點。通過研究教材案例,可以幫助小學生深化理解,并提升學生在聯想、語文實踐和創新思考上的全面能力。構建案例式的語文課程,就要分析現存語文課程的特征,并在這樣的基礎上,探究引入案例式語文課程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案例式課程;建構;實施
案例式的語文教學,有助于改變單調講解的課堂方式,轉變語文課在同學頭腦中的枯燥印象。隨著語文課改的推行,案例式的教法顯示出更重要的位置。為了完善以案例為主導的小學語文課,我們需要探索案例課程的引入、討論和歸納等環節,并解析各個環節的設置方式。
一、引入案例課程的價值
語文教學包含的案例課程,指的是依據學科的授課目標,把案例當做基礎性素材,為學生創設案例探討的情境。在彼此協作和深入探究的程序中,提升學生綜合性的語文素養。
案例課程的模式,將語文問題視作切入的教學點。語文學科,同時有著教育和藝術層次的價值。教師要選取有助于啟發學生靈感、幫助學生感悟生活的優美語文篇目,作為探討的案例;同時,還要選擇那些提升交流、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技術性案例,體現出語文授課的現實層面價值。
二、建構案例課程的措施
1.選取合適案例
選取適宜的語文案例,是成功展開語文課堂的重要一環。適宜的案例要十分典型,可以代表類似的語文問題,具備典型的人物思想情感和行動方式。如果學生解析案例的時候,能夠累積語文科目的經驗,那么案例就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案例的典型成分越多,對學生解析相似的語文問題幫助就越明顯。
同時,教師所采納的案例,應當描述真實的情境,而不要刻意虛構用于語文課的案例。案例的構建,要反映現實中可以找到的語文問題,并引出開放性的思考背景。學生通過解析這一案例,應當能夠培育多角度的語文思維,而不是將思考的空間限制在課本框定的體系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關孝敬父母的語文篇目時,可以搜集這方面的新聞報道、典型故事等用來與學生分享。學生要拓展思
維,從多種角度提煉孝順父母的事例,而不要局限于單純的課本內容。
2.引入課程案例
在探討語文案例之前,教師需要詳盡予以介紹,來引發學生的有關思考。教師可以用視頻、音像或文字講解的方法,來介紹課堂案例。在引入的環節中,需要注重案例本身的情節,緊密圍繞本節課的授課目標;要針對所引入的案例,向學生提出針對性強的語文問題。所引入的案例可以具有挑戰性,以便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3.充分解析案例
教師引入并介紹了有關案例,并不代表實現了課程任務。要拓展學生的語文思考空間,提升他們的創新與批判認識,還必須對案例予以詳細的解析。
例如,教師在介紹了有關多角度看問題的案例之后,可以向學生提問:“這個案例隱藏著怎樣的道理?”“從案例之中,我們能夠獲得什么啟迪?”“案例中展現的問題該怎么解決?”這樣就啟發了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點撥和指引學生,而不應當急于告訴學生主流的答案。
4.反思案例內涵
在解析了課程案例后,學生會形成大致的案例認識;這種認識有可能比較偏激,也有可能全面和客觀。在反思案例這一環節中,教師應當指明學生在解析時的方法缺陷,并引導他們反思這一事例背后的深刻內涵。
例如,學生可以在探討案例的同時,學會如何迅速查到必要的材料,或者如何就某一事例評價其他學生的看法。這樣的內化,可以豐富探索的具體策略。
采納案例模式的教材教法,可以培養小學生在語文科目上的愛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解析能力。案例式的教法,應當與傳統的教法互相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動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