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玲玲
摘要:聽說讀寫譯是考查學生英語能力的五個方面,但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筆者發現翻譯一直是學生的薄弱環節,甚至翻譯教學也是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很容易輕視的一個環節,分析學生翻譯能力薄弱的原因,并找出解決對策,能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并對教師的大學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翻譯能力;對策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打下較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從對能力的要求上分為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一般要求中對翻譯能力的要求為:
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譯漢速度為每小時300英語單詞,漢譯英速度為每小時250字。譯文基本流暢,基本忠實原文,并能在翻譯時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
較高要求中對翻譯能力的要求為:
能借助詞典翻譯一般英美報刊上題材熟悉的文章和摘譯本人專業的英語文章或科普文章;能借助詞典將內容熟悉的漢語文字材料和本專業論文譯成英語,理解正確,譯文基本通順、達意,無重大語言錯誤;英譯漢速度為每小時350英語單詞;漢譯英速度為每小時300漢字。
更高要求中對翻譯能力的要求為:
能借助詞典將有一定難度的英語文章譯成漢語,將反映中國國情或文化的介紹性文章譯成英語,理解正確,譯文內容準確達意、語言通順,基本無誤譯現象;英譯漢速度為每小時400單詞,漢譯英速度為每小時350漢字。
二、學生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針對學生翻譯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總結學生在翻譯過程存在的問題,普遍如下:
(一)學生詞匯量不夠
學生詞匯量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所以在翻譯過程中經常因為詞匯意義的缺失導致對文本的整體理解下降。對學生來說,英譯漢相對漢譯英難度更高。因為在漢譯英的過程中,學生對漢語的理解不成問題,即使英語中找不到相對應的詞匯,學生可以用稍微簡單的詞匯代替。但是英譯漢的過程,不認識的詞匯給學生的理解和翻譯帶來了很大難度。因此,詞匯量不足是造成學生翻譯能力薄弱的一個基本原因。
(二)學生的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
根據對學生翻譯練習的觀察,學生翻譯能力薄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學時期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造成翻譯中的很多病句。有時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很大,用詞很準確,得體,但是語法結構有錯誤,或者句型過于簡單,語法結構達不到要求,也造成了翻譯的差強人意。
(三)文化積累不夠,文化對比意識薄弱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學生翻譯能力薄弱的原因還在于對英漢文化的積累不夠,跨文化對比意識薄弱。大多學生平時只注重詞匯和語法的練習,忽略了文化知識的積累。造成了翻譯過程中與文化相關的內容看不懂,譯不出,或者翻譯不地道的現象。
三、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聽讀能力,對翻譯能力不重視
隨著社會各方面對英語人才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無形中加強了對說和寫的訓練,而學生自身一直以來對聽和讀的能力都比較重視,因此導致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被有意識提高,翻譯能力被忽略的結果。須知,翻譯是學生英語能力的一個綜合體現,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都是相輔相成的。厚此薄彼必會造成短板現象。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交際法、全英教學,完全拋棄了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教學模式單一。換言之,教師對學生翻譯能力培養的忽視或者不重視也是學生翻譯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
(二)對學生缺乏系統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指導
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翻譯能力的訓練大多僅僅體現在單元練習的翻譯部分,很少增加對學生的翻譯訓練。即使對學生的翻譯訓練有所增加,也僅僅限制在翻譯實踐的指導層面。針對學生的練習進行批改,指導學生加以改進。往往缺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翻譯理論和技巧的灌輸。
四、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對策
(一)教師與學生都要重視翻譯能力的培養
首先,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明確翻譯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加大培養翻譯能力的力度,結合社會需要,讓學生感受到翻譯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中也要提高認識,把翻譯實踐作為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結合閱讀和寫作,加大課外翻譯練習的力度,多操練,不斷提高翻譯能力。
(二)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適當豐富教學方法,對于比較簡單的文章和段落,采用交際法,全英教學,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但是比較難的文章和段落應該結合使用語法翻譯法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并能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針對學生的翻譯練習,教師不單單是批改再修改的作用。在教學中,應該首先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翻譯理論以及翻譯技巧,比如:增譯法,省譯法,轉換法,拆句法和合并法,正譯法和反譯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組法,綜合法等。結合翻譯實踐,讓學生熟練掌握以上技巧。
(三)注重文化的輸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對比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體現,大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涉及文化差異的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給學生導入文化理念,比如課本、網絡、多媒體等,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時候加強英漢文化對比的輸入,讓學生充分了解并體會英漢兩種語言以及文化的差異,學習到地道的英語,并能輸出地道的英語。
【參考文獻】
[1]郭士香.關于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思考[J].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1)
[2]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樹槐.關于本科翻譯教學的思考[J].中國翻譯,2001(05)
[4]張堯學.關于大學本科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再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3(12)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