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曄芝
摘要: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人們除了注重室內裝飾及室內空間的利用,對室外空間的利用率也不斷提升。相比而言,室外空間更大,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環境,人們必須處理好室外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空間親和力。影響室外空間親和力的因素很多,包括氣候、地理環境、安全性等,微氣候指的是小范圍環境內的氣候,對人們的生活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必須調節好城市微氣候,合理利用室外資源,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城市微氣候;室外空間;親和力;影響研究
0引言
在當前信息化、數字化時代,計算機網絡普及全球,科技越來越發達,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大都忙于工作,承受著各種壓力,身心俱疲,很少有閑暇出去放松,愉悅身心。而現代化建筑取得了很大進步,不但美觀舒適,而且功能齊全,除了室內空間,室外空間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通過對室外空間親和力的改善,人們有了休憩娛樂的場所,既能緩解壓力,又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時還有利于環境保護。
1室外空間親和力
親和力最初是指化學上單一部位中兩分子的結合力,后來多指使人親近的力量。室外空間親和力,指的是人與室外空間的友好關系。室外空間是相對室內空間而言的,相比之下,室外空間更大,但利用率較低。全球一體化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生活范圍卻越來越狹小,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將世界縮小,以至于出現了許多“宅男”、“宅女”,不愿與外人溝通,整個生活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在肯定這些進步因素的同時,也應看到潛在的隱患,即彼此間越來越冷漠,而且長期發展下去,人們必然會出現許多心理問題。為改變此現狀,有必要對室外空間加以利用,提高室外空間的質量,為人們提供一個交流娛樂的場所,在現代化社會,能夠主動親近大自然;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保持內心平靜,從而減輕壓力,真正提高生活的質量。
2城市微氣候
微氣候是特定小空間范圍內的氣候,與大環境氣候有一定的差異,對室外空間親和力影響重大。任何城市都有相應的氣候,而氣候對城市環境等也影響頗深,城市微氣候一般包括溫度、濕度及輻射、風速等,與城市的舒適度有著緊密聯系。為了有效地利用室外空間,提高室外空間的親和力,使其安全性、舒適性、健康性有良好的保障,必須對城市微氣候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通常是從溫度、濕度、風環境三個方面來設計,在不同的季節,通過不同的方法對三者進行適當調節。
3城市微氣候對室外空間親和力影響
浙江東陽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隸屬于金華市,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夏季高溫,降水比較集中,冬天較冷,而且濕潤。因此,為使其室外空間更有親和力,給人們營造更為舒適的居住環境,本文從植被、溫度、濕度及風環境幾個因素進行分析。
3.1溫度控制
(1)自然通風。隨著工業和各項生產活動的加劇,城市的溫度越來越高,從而很容易促進全球變暖,因此,必須控制城市的溫度,在夏季,東陽市的溫度較高,自然通風可以吹走部分熱量,以達到降溫的目的,而且風能夠促進皮膚表面的汗液蒸發,提高熱舒適性。在考慮自然通風時,應結合當地的大氣環流、城市結構以及建筑模式等因素綜合考慮。
(2)遮蔽陽光。陽光是一切事物成長的必要因素,東陽市冬冷夏熱,在夏季陽光較充足,因此在夏季應傾向于避暑或遮陽。遮陽應對太陽的高度角、城市街道等因素進行考慮。可利用建筑或樹木遮擋等方法,對直接被太陽照射的空間面積加以有效控制。一般而言,室外空間可栽植闊葉、針葉植物,在建筑的向陽面應以落葉植物為主,而在背陰面則可以搭配一些常綠植物。除遮蔽陽光外,植物還可以凈化空氣,提高室外空間的環境質量。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一系列的問題開始出現,環境污染最為嚴重,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而種植植物則可以有效地減輕污染程度。
(3)生物降溫。植物具備吸收光熱的功能,生物降溫主要是借助植物吸收熱量來實現降溫。在夏季,植物憑借樹冠樹葉可加強城市表面的反射率,根部有蓄水功能,可以減緩地表水的流失速度,此外,植物還可將部分太陽能轉換成生物能,從而有效地減少了溫度的波動。植物的種類、密集度以及種植面積都與氣溫調節緊密相連,因此,在利用室外空間時,應擴大綠地面積,或在屋頂種植綠葉植物。
(4)太陽能的利用。東陽市冬冷夏熱,在夏季可通過遮擋降溫,而在冬季則應減少遮蔽物,保證室外空間能夠得到陽光充足的照射。另外還可以對太陽能加以利用,為冬季供暖。
3.2濕度控制
(1)蒸發。濕度對人們居住的舒適性同樣重要,溫度、風、降水等因素決定著濕度,為降溫增濕,有必要擴大城市的蒸發源,具體來說,可蓄積降水量,也可擴大水體面積,增加綠化,因為與一般的硬質相比,綠化能夠更好地反射太陽輻射的熱量。此外,水具有很大的熱容量,遠比陸地要大,當吸收的輻射一樣時,水的升溫值較小,而且,在水的波動、蒸發的作用下,其溫度變化要相對緩慢,能夠有效地調節溫度和濕度。
(2)通風。通風同樣對濕度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在夏季,通風能夠起到很好的降溫降濕作用,從而減輕城市的熱島程度。風速越大,對水分的蒸發越有利,當風速足夠大時,在紊熱流交換的作用下可將城內多余的濕氣帶到郊外等處。所以,為避免室外空間高溫高濕的情況,有必要提高通風能力。
3.3風環境優化
對東陽市而言,最好的風環境莫過于夏季通風涼爽,冬天能夠避開冷風侵襲。
(1)通風。因夏季高溫,必須保持通風,在室外空間,關于通風廊道、開敞空間以及外觀形態都應認真設計,因此要保證有風通行的路徑,并保持一定的風速,對氣候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高層建筑的規模越來越大,由于進深小,背風面易產生較大的渦流,迎風面和側面分別產生正壓和負壓,在氣壓差的作用下,就會有空氣流動。
(2)防風。冬季風是比較寒冷的,所以在東陽市的冬季,應該及時做好防風的準備。經常采用的方法是種植一些枝繁葉茂的喬木,并結合灌木叢,以此作為擋風墻來抵御寒風。除此外,常見的防風策略有設置防風墻或格柵,利用其他建筑物避風,面向冬季主導方向的封閉形態組合。
4結束語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在關注建筑功能及舒適度的同時,人們對室外空間的利用率也逐漸好轉。室外空間親和力有利于人們緩解壓力、放松心情,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其親和力。本文以東陽市為例,從微氣候的溫度、濕度及風環境等幾方面對室外空間親和力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參考文獻:
[1] 李魁山,王峰,李波,楊海松.城市微氣候優化策略數值模擬技術研究[J].綠色建筑,2012,26(5):183185.
[2] 陳宏,李保峰,周雪帆.水體與城市微氣候調節作用研究——以東陽市為例[J].建設科技,2011,18(22):215217.
[3] 鄒源,胡春勝.城市微氣候影響因素及區域信息圖之淺析[J].東陽市理工大學學報,2008,21(8):134136.
[4] 劉世文.城市微氣候環境效應特征[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1(16):109111.
[5] 孟慶林,李瓊.城市微氣候國際(地區)合作研究的進展與展望[J].南方建筑,2010,24(1):228230.
[6] 舉白.室外空間親和力影響因素探究[J].中外建筑,2012,19(8):128130.